- 7
-
行政给付
- 8
-
其他规范性文件
- 9
-
行政行为
- 10
-
行政主体
- 11
-
行政合法性原则
- A.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
- B.行政许可涉及申请人和他人间的重大利益,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的
- C.通过登记程序实施的行政许可
- D.通过招标、拍卖程序实施的行政许可
- E.通过认可程序实施的行政许可
- A.听证程序
- B.行政处罚程序
- C.行政系统内公文办理程序
- D.行政首长签署程序
- E.行政裁决程序
- A.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 B.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 C.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 D.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 E.教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 A.某地区爆发禽流感期间,该地方政府认为本地鸡肯定没有感染,为维护本地养鸡企业的利益,作出决定,即使有病禽,也可以不屠宰销毁
- B.根据地质专家预测某地将爆发大规模泥石流。该地市政府作出决定,凡在泥石流可能经过区域的厂矿企业应限期搬迁
- C.某镇政府为招待上级领导,命令村民猎杀适量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
- D.某公安机关吊销某烟草公司的营业执照
- E.某工商局在张某的暴力威胁下向张某颁发工商执照
- A.集团公司对张某的扣除奖金的处罚决定
- B.市公安机关作出的对张某拘留15日的处罚
- C.市公安机关作出的对张某100元的罚款
- D.市公安机关责令张某赔偿集团公司的部分损失
- E.某市集团公司聘请张某为保安员
- A.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应予处罚但行政机关未给予处罚的人应按照法律给予行政处罚
- B.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违反规定程序,可以作出变更判决
- C.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显失公平,可以作出变更判决
- D.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具体行政行为证据不足的,可以作出变更判决
- A.县人民政府免去张某县环保局局长职务
- B.某乡人民政府作出的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 C.公安机关对陈某作出刑事拘留的决定
- D.某县工商局不服县劳动局对其未给聘用员工交纳社保费作出罚款的处罚决定
- A.5日
- B.15日
- C.30日
- D.60日
- A.在羁押期间,张某不能提起诉讼
- B.张某的妻子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起诉
- C.张某的妻子有权以张某的名义起诉
- D.张某的妻子既可以自己的名义起诉,也可以张某的名义起诉
- A.A区文化局
- B.B区文化局
- C.某市A区人民政府
- D.某市B区人民政府
- A.王某不能获得国家赔偿,因其被羁押是自己的虚伪供述所致
- B.王某可以获得国家赔偿,因公安局错误拘留
- C.王某可以获得国家赔偿,因检察院错误逮捕
- D.王某可以获得国家赔偿,因法院错误判决
- A.B乡人民政府
- B.A县人民政府
- C.某市人民政府
- D.A县人大常委会
- A.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 B.未成年人
- C.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所委托的律师
- D.未成年人的父母
- A.不予征税
- B.依法征税
- C.可以减免税
- D.部分征税
- A.行政裁决的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所有民事争议
- B.行政裁决的启动往往以当事人的申请而开始
- C.当事人对行政裁决不服的,不能提起复议或行政诉讼
- D.行政裁决并非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权的过程
- A.行政主体的违法和行政相对人的违法
- B.作为行政违法和不作为行政违法
- C.内部行政违法和外部行政违法
- D.侵犯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违法和侵犯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违法
- A.有具体法律依据的行政指导和无具体法律依据的行政指导
- B.宏观行政指导和个别行政指导
- C.管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和促进性行政指导
- D.教育行政指导、科技行政指导、商业行政指导等
- A.信息公开制度
- B.说明理由制度
- C.行政调查制度
- D.听证制度
- A.合议制度
- B.表明身份制度
- C.时效制度
- D.简易程序制度
- A.只有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实施行政指导行为
- B.行政指导属于“消极行政”的范畴
- C.行政指导是一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为
- D.行政指导是一种可以直接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
- A.即时性强制措施以义务的不履行为前提
- B.即时性强制措施包括预防性强制措施和制止性强制措施
- C.即时性强制措施的程序包括调查、审查、通知和告诫、执行四个阶段
- D.即时性强制措施包括对人身自由的强制和对财产的没收
- A.行政合同
- B.民事合同
- C.集体合同
- D.经济合同
- 34
-
下列属于行政合同的是()
- A.国有企业与其员工签订的聘任合同
- B.国有土地的出让合同
- C.某行政机关与其机关内的清洁工李某签订的用工合同
- D.某行政机关为解决其工作人员住房问题而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
- A.可撤销行政行为
- B.无效行政行为
- C.应废止行政行为
- D.合法行政行为
- A.猎户刘某因违法滥捕滥杀野生动物,行政机关据此依法吊销其持枪证
- B.行政机关公务员李某玩忽职守,对王某造假材料未经认真审查就批准注册“翠花”牌商标,后发现该商标和他人已注册商标重复而被撤销
- C.行政机关因所依据的行政规章废止而吊销刘某依法获得的采药许可证
- D.张某通过贿赂行政机关公务员取得土地使用权许可,上级机关发现后,依法予以吊销
- A.环境保护局的罚款权
- B.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吊销营业执照权
- C.土地管理局的没收权
- D.公安局的行政拘留权
- 38
-
行政立法行为属于()
- A.抽象行政行为
- B.具体行政行为
- C.非要式行政行为
- D.依申请行政行为
- A.全国人大常委会
- B.国务院
- C.国务院各部委
- D.直辖市人民政府
- A.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 B.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 C.非要式行政行为
- D.双方行政行为
- A.抽象行政行为
- B.羁束行政行为
- C.双方行政行为
- D.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 A.一般授权立法与特别授权立法
- B.中央行政立法与地方行政立法
- C.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与试验性立法
- D.特别授权立法与执行性立法
- A.某单位公务员李某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单位只给李某警告处分
- B.王某是外国国籍的华人,被某县工商局录用为公务员
- C.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1年
- D.某市环保局公务员肖某对定期考核中被定为基本称职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 A.即时生效
- B.受领生效
- C.告知生效
- D.附条件生效
- A.省级政府
- B.直辖市人民政府
- C.市辖区人民政府
- D.国务院部门
- A.巡视员
- B.科长
- C.县计生办主任
- D.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