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一国的国家机关的行为
- B.受到国家指挥或控制的行为
- C.一国协助另一国实施国际不法行为
- D.由另一国交由一国支配的机关的行为
- E.一国指挥和控制另一国实施国际不法行为
- A.人权条约项下的监督机制
- B.成员国的报告制度
- C.程序内所有步骤均保密
- D.赋予非政府人权组织个人来文申诉权
- E.由防止歧视及保护少数者小组委员会受理
- A.领陆
- B.领水
- C.领陆和领水之上的领空
- D.大陆架
- E.领陆和领水之下的底土
- A.《东京公约》
- B.《海牙公约》
- C.《外空公约》
- D.《蒙特利尔公约》
- E.《标注塑性炸药以便探测的公约》
- A.实施种族隔离政策
- B.实施种族歧视政策
- C.确定自己的政治制度
- D.策划发动侵略别国的战争
- A.强制入籍
- B.自愿申请入籍
- C.因收养取得继有国籍
- D.因国家继承取得国籍
- E.因婚姻取得继有国籍
- A.使用诈术或奇计
- B.假装具有平民或非战斗员身份
- C.使用国际组织或中立国的标志
- D.假装有在休战旗下谈判或投降的意图
- A.海牙公约体系
- B.巴黎公约体系
- C.日内瓦公约体系
- D.纽伦堡规则体系
- A.关税
- B.刑事管辖
- C.作证义务
- D.主动起诉受到被告提起与主诉直接相关的反诉的民事管辖
- A.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开始的
- B.19世纪传统国际法逐渐成熟后开始的
-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的
-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的
- A.代表性说
- B.治外法权说
- C.职务需要说
- D.职务需要说为主、兼顾代表性说
- A.国际法院的司法程序
- B.报告及审查程序
- C.联合国“1503程序”
- D.来文及和解程序
- A.程序性事项决议的表决,9个理事国的同意票即可通过
- B.非程序性事项决议的表决,9个理事国的同意票即可通过
- C.非程序性事项决议的表决,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即可通过
- D.程序性事项决议的表决,必须有含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在内的9个可决票通过
- A.实施措施的强度相同
- B.约文在法律上的精确性相同
- C.以《世界人权宣言》为基础
- D.宣告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松紧”相同
- A.主体是国家
- B.产生的原因包括国际法不加禁止的损害行为
- C.产生的原因包括一国的不友好但并非不法行为
- D.不具有强制性质
- 22
-
安理会的理事国有( )。
- A.5个
- B.9个
- C.10个
- D.15个
- A.羞辱责任国
- B.要求责任国对实际损失予以赔偿
- C.要求责任国对损害作出惩罚性赔偿
- D.要求责任国向受害国的国旗、国徽敬礼
- A.边界条约
- B.多边国际公约
- C.开放性双边条约
- D.开放性的多边条约或国际公约
- A.条约的中止
- B.条约的终止
- C.条约的无效
- D.条约的停止施行
- A.战争是一种法律状态
- B.只要使用武力就是战争
- C.战争发生在主权国家之间
- D.冲突一方宣战就进入战争状态
- A.大会
- B.安理会
- C.维和部队
- D.国际法院
- A.派遣国决定
- B.接受国决定
- C.双方协商决定
- D.国际公约规定
- A.国际非航班飞行可以自选航线飞行
- B.国际非航班飞行可以自由地作营业性的降停
- C.国际非航班飞行可以无害飞越,不须有关国家事先批准
- D.国际航班飞行是经常性的常规国际飞行,不须有关国家事先批准
- A.沿海国对内水享有主权
- B.沿海国对领海享有主权
- C.内水上空不允许外国飞机飞越
- D.外国船舶在内水不享有无害通过权
- A.营救字航员原则
- B.外空物体登记制度
- C.外空事故赔偿规则
- D.外空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 A.大会、理事会、秘书处、企业部
- B.大会、理事会、秘书处、托管理事会
- C.大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企业部
- D.大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企业部
- A.割让
- B.征服
- C.先占
- D.添附
- A.有权指派观察员进入南极任何地区视察
- B.可以在此建筑要塞
- C.可以在此进行军事演习
- D.可以科学调查为目的提出新的领土主权要求
- A.在一切方面享受与该国国民相同的待遇
- B.在民事权利方面享受与该国国民相同的待遇
- C.在政治权利方面享受与该国国民相同的待遇
- D.在经济和政治权利方面享受与该国国民相同的待遇
- A.其主权属于所有流经国
- B.所有商船、军舰享有自由航行权
- C.其主权属于特别设立的国际委员会
- D.经各沿岸国的部分属于各沿岸国的领土,各沿岸国拥有主权
- A.属地管辖权
- B.属人管辖权
- C.保护性管辖权
- D.普遍性管辖权
- A.血统
- B.种族
- C.国籍
- D.住所
- A.不必以受到武力攻击为前提
- B.必须以受到武力攻击为前提
- C.可基于击退武力攻击或惩罚的目的使用武力
- D.可在安理会采取必要办法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后
- A.中国学者李浩培
- B.英国学者布朗利
- C.奥地利学者凯尔森
- D.德国学者特里佩尔
- A.1794年英美两国根据《杰伊条约》进行的仲裁
- B.1872年阿拉巴马仲裁案
- C.1872年英美两国根据《华盛顿条约》进行的仲裁
- D.1907年常设仲裁法院的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