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刑法模拟试卷(三)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4

23.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 )

  • A.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 B.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C.主犯与首要分子是同一概念
  • D.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
  • E.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5

25.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的犯罪有 ( )

  • A.报复陷害罪
  • B.侵犯通讯自由罪
  • C.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
  • D.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
  • E.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
16

24.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 ( )

  • A.不得减刑
  • B.不得假释
  • C.应当加重处罚
  • D.不得适用缓刑
  • E.应当从重处罚
17

21. 国外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刑法具有 ( )

  • A.打击犯罪机能
  • B.行为规制机能
  • C.法益保护机能
  • D.自由保障机能
  • E.预防犯罪机能
18

22. 从具体犯罪行为侵犯具体法益的数量多少上分,犯罪直接客体分为 ( )

  • A.物质客体
  • B.非物质客体
  • C.同类客体
  • D.简单客体
  • E.复杂客体
19

20. 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与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的犯罪主体均为 ( )

  • A.圈家工作人员
  •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C.司法机关工作人员
  • D.角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0

19. 下列犯罪中,只能由单位构成的是 ( )

  • A.行贿罪
  • B.对公司、企业、单位人员行贿罪
  • C.对单位行贿罪
  • D.单位行贿罪
21

17. 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采用暴力导致执行人员重伤的,不以本罪论处
  • B.犯罪主体不包括应当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者的亲属
  • C.“判决、裁定”不包括刑事判决、裁定
  • D.本罪不能由单位构成
22

18. 下列关于伪造、变造、买卖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罪构成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

  • A.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军事利益和军人的安全
  • B.客观方面表现为伪造、变造、买卖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
  • C.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 D.主观方面是过失
24

15. 报复陷害罪的犯罪对象不包括 ( )

  • A.证人
  • B.批评人
  • C.申诉人
  • D.控告人
25

14. 金融凭证诈骗罪中的“金融凭证”不包括 ( )

  • A.支票
  • B.银行存单
  • C.委托收款凭证
  • D.汇款凭证
28

10. 下列犯罪的规定属于简单罪状的是 ( )

  • A.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
  • B.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
  • C.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 D.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
29

11. 投敌叛变后又向敌人提供情报或者参加间谍组织,实施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情形,处理方式是 ( )

  • A.这种情形属于投敌叛变罪本身的内容
  • B.这种情形构成数罪
  • C.这种情形应认定为牵连犯
  • D.这种情形属于想象竞合犯
30

8. 吴某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于1988年7月27日考验期满,其所在服刑的监狱于当日上报了将死缓减为无期徒刑的材料。两天后即7月29日,吴某因同监舍的郑某无故辱骂他而将郑某打聋了一只耳朵。对吴某应当如何处理? ( )

  • A.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 B.报请当地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 C.以无期徒刑和伤害罪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
  • D.撤回减刑材料,延长考验期限
31

9. 赵某因共同盗窃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人民法院量刑时考虑到赵某有积极退赃和检举他人犯罪的情节,决定宣告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满之后不久,司法机关查获赵某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曾盗窃价值约5000余元的财物。对赵某应当如何处理? ( )

  • A.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 B.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
  • C.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罪并罚
  • D.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惯犯从重处罚
34

6. 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子分为 ( )

  • A.主犯、胁从犯、预备犯、教唆犯
  • B.首犯、胁从犯、未遂犯、帮助犯
  • C.主犯、实行犯、帮助犯、从犯
  • D.主犯、从犯、胁从犯、同时还规定了教唆犯
35

4. 被害人甲在盗窃犯乙即将逃离犯罪现场的片刻,来不及通过司法机关挽回损失,使用暴力等手段迅速从乙手中夺回了财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 A.甲的行为是违法的
  • B.甲的行为属于自救行为
  • C.甲的行为属于正当行为
  • D.甲的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37

1. 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法律主义是指 ( )

  • A.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只能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 B.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必须是成文的法律;法官只能根据成文法律定罪量刑
  • C.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必须有本国通用的文字表述
  • D.习惯法和判例不得作为刑罚的渊源
38

2.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是指 ( )

  • A.构成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
  • B.不构成犯罪
  • C.构成犯罪,但不追究刑事责任
  • D.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