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自考刑法学(00245)真题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3

紧急避险中危险的主要来源有( )。

  • A.人的危害行为造成的危险
  • B.疾病形成的危险
  • C.动物的侵袭
  • D.自然灾害
  • E.行为人误认为存在的危险
14

关于抢劫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抢劫罪的“其他方法”是指除暴力、胁迫以外的造成被害人不能反抗的强制方法
  • B.抢劫罪的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之间必须具有“当场性”的特点
  • C.事后抢劫的前提是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诈骗罪或者抢夺罪
  • D.事后抢劫不包括使用其他方法,仅限于暴力和以暴力相威胁
  • E.抢劫行为只造成被害人重伤结果的,应当认定为既遂
16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

  • A.可以从轻处罚
  • B.可以减轻处罚
  • C.应当减轻处罚
  • D.可以免除处罚
  • E.应当免除处罚
17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国外犯的适用原则包括( )。

  • A.属地原则
  • B.属人原则
  • C.保护原则
  • D.普遍管辖管制
  • E.长臂原则
18

广义的刑法包括( )。

  • A.司法解释
  • B.学理解释
  • C.刑法典
  • D.单行刑法
  • E.附属刑法
19

关于滥用职权罪,下列说法的是( )。

  • A.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B.行为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 C.主观方面出于故意
  • D.任意放弃职责的行为不成立本罪
20

关于妨害公务罪,下列说法的是( )。

  • A.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义务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不需要采用暴力、胁迫方法
  • B.本罪妨害的对象可以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C.成立本罪,要求造成严重后果
  • D.本罪的犯罪主体仅限于自然人
21

关于侮辱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侮辱方式包括暴力侮辱、文字侮辱和言词侮辱
  • B.侮辱行为必须公然进行
  • C.侮辱的对象必须是特定的
  • D.成立本罪不要求情节严重
22

关于非法拘禁罪,下列说法的是( )。

  • A.本罪的对象不包括犯罪嫌疑人
  • B.本罪的行为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
  • C.本罪的客体是人的身体活动自由
  • D.本罪的主观方面仅限于故意
23

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下列说法的是( )。

  • A.商业秘密的内容包括技术信经营信息
  • B.违反约定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不成立本罪
  • C.犯罪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 D.主观方面是故意,不包括过失
24

绑架罪的犯罪主体是( )。

  • A.已满14周岁的自然人和单位
  • B.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和单位
  • C.已满14周岁的自然人,不包括单位
  • D.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包括单位
25

下列不属于洗钱罪上游犯罪的是( )。

  • A.毒品犯罪
  • B.恐怖活动犯罪
  • C.贪污贿赂犯罪
  • D.侵犯财产罪
26

关于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下列说法的是( )。

  • A.本罪的主体可以是非国有单位工作人员
  • B.本罪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 C.成立本罪必须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 D.本罪的行为方式包括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经营
27

下列不属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客观方面行为的是( )。

  • A.在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 B.在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 C.销售变质的食品而导致他人中毒
  • D.明知是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而销售
28

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的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如果犯罪较轻的( )。

  • A.应当从轻处罚
  • B.应当减轻处罚
  • C.应当免除处罚
  • D.可以免除处罚
29

关于资助恐怖活动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 B.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 C.资助是指提供经费、场所和物资
  • D.实施本罪的资助行为可以成立共犯
31

我国刑罚的目的是( )。

  • A.打击犯罪
  • B.惩罚犯罪
  • C.预防犯罪
  • D.保护人民
33

高某为了将不会游泳的陈某溺死而将陈某推入深水井中,但该井中当时没有水,陈某摔死在该井底。对该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高某的行为与陈某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 B.高某应负故意杀人既遂的责任
  • C.高某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
  • D.是意外事件,高某不负刑事责任
34

对于从犯,应当( )。

  • A.从轻处罚
  • B.从轻、减轻处罚
  • C.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D.减轻、免除处罚
35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依据是( )。

  • A.犯罪客体
  • B.一般客体
  • C.同类客体
  • D.直接客体
36

具体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法益是( )。

  • A.犯罪对象
  • B.一般客体
  • C.直接客体
  • D.犯罪结果
37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 )。

  • A.适用现在的法律
  • B.适用行为时的法律
  • C.适用较轻的法律
  • D.适用较重的法律
38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

  • A.打击犯罪
  • B.保护法益
  • C.惩罚犯罪
  • D.预防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