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自考中国法制史(00223)真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9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民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A.采用民商分立的体例
  • B.继受和移植西方法律
  • C.吸收国家本位的立法思想
  • D.保留和改造中国固有法
  • E.是中国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
10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颁布了一些新法令,其内容包括()

  • A.保护私人财产
  • B.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
  • C.发展文化教育
  • D.改革旧俗,保障民权
  • E.整饬吏治,严格铨选
11

清朝的职官选任方式主要有()

  • A.科举考试
  • B.捐纳
  • C.门荫
  • D.察举
  • E.辟举
12

汉代的法律形式主要有()

  • A.律
  • B.格
  • C.科
  • D.比
  • E.令
13

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 A.礼法结合
  • B.首创“疏议”
  • C.律条简要
  • D.立法技术完善
  • E.严刑峻法
14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核心是()

  • A.提高审判质量
  • B.司法行政合
  • C.调解结案
  • D.司法审判的民主化
15

近代史上被称为“贿选宪法”的是()

  • A.《天坛宪草》
  • B.《五五宪草》
  • C.《中华民国宪法》(1923)
  • D.《中华民国约法》
16

首次规定“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的法典是()

  • A.《大清律例》
  • B.《大清现行刑律》
  • C.《大清新刑律》
  • D.《暂行新刑律》
1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A.总统制
  • B.责任内阁制
  • C.君主立宪制
  • D.君主专制
18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律师法《律师暂行章程》颁布于()

  • A.清末
  •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 C.北洋政府时期
  •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9

明朝中央的审判机构是()

  • A.刑部
  • B.大理寺
  • C.都察院
  • D.锦衣卫
21

元朝建立后制定并颁行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

  • A.《大扎撒》
  • B.《大元通制》
  • C.《至元新格》
  • D.《元典章》
23

金国制定《泰和律》主要参照的法典是()

  • A.《宋刑统》
  • B.《唐律疏议》
  • C.《重熙条制》
  • D.《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24

北宋时期掌管军事权的中央机构是()

  • A.中书省
  • B.枢密院
  • C.门下省
  • D.度支司
26

唐永徽年间,一日本人与一朝鲜人在长安发生殴斗。该案应适用的法律是()

  • A.日本法律
  • B.朝鲜法律
  • C.唐朝法律
  • D.当事人约定的法律
28

《唐六典》的内容在性质上主要属于()

  • A.行政法
  • B.刑法
  • C.民法
  • D.诉讼法
30

被誉为“法令明审,科条简要”的法典是()

  • A.《北魏律》
  • B.《北齐律》
  • C.《大律》
  • D.《麟趾格》
32

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刑罚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废除宫刑
  • B.限制族刑
  • C.减少酷刑的设置和使用
  • D.确立封建制五刑
33

汉朝规定任官回避制度的法律是()

  • A.《三互法》
  • B.《三赦之法》
  • C.《左官律》
  • D.《六条问事》
34

录囚制度始于()

  • A.战国
  • B.秦朝
  • C.西汉
  • D.南北朝
35

西汉基本的法典是()

  • A.《傍章律》
  • B.《九章律》
  • C.《越宫律》
  • D.《朝律》
36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在西汉法律中的主要体现是()

  • A.上请
  • B.亲亲得相首匿
  • C.矜老恤幼
  • D.死刑复核
38

秦朝关于法律的官方解释称为()

  • A.法律答问
  • B.封诊式
  • C.廷行事
  • D.工人程
39

秦朝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是()

  • A.年龄
  • B.身高
  • C.性别
  • D.财产
40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

  • A.儒家
  • B.墨家
  • C.法家
  • D.道家
42

春秋时期,楚国制定的有关隐匿逃亡之人及窝藏赃物的法律是()

  • A.《仆区法》
  • B.《茆门法》
  • C.《竹刑》
  • D.《法经
43

商朝法律的总称是()

  • A.《禹刑》
  • B.《九刑》
  • C.《甘誓》
  • D.《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