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 B.《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
-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 D.《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 E.《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 8
-
《大明令》
- 9
-
五听
- A.《蒙古律例》
- B.《番例》
- C.《回例》
- D.《理藩院则例》
- E.《苗例》
- A.严厉镇压反革命分子
- B.明德慎罚
- C.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
- D.刑罚严酷
- E.大力推行拜上帝会教义
- A.口舌
- B.纳征
- C.妒忌
- D.纳吉
- E.不事姑舅
- A.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D.新中国
- A.子产
- B.叔向
- C.赵鞅
- D.孔子
- E.荀寅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 B.抗日民主政权《施政纲领》
-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 D.《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 A.1945年
- B.1946年
- C.1947年
- D.1948年
- A.清末时期
-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 C.北洋政府时期
-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A.日本宪法的影响
- B.德国宪法的影响
- C.英国宪法的影响
- D.美国宪法的影响
- A.《惩治盗匪法》
- B.《徒刑改遣条例》
- C.《官吏犯赃条例》
- D.《陆军刑事条例》
- A.斩首示众
- B.流放
- C.笞杖
- D.徒刑
- A.《大清现行刑律》
- B.《大清新刑律》
- C.《暂行新刑律》
- D.《大清律例》
- A.都察院
- B.大理院
- C.审刑院
- D.理藩院
- A.情实
- B.缓决
- C.可矜
- D.留养承嗣
- 24
-
明朝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 A.大理寺
- B.刑部
- C.大理院
- D.都察院
- A.廷杖
- B.折杖
- C.笞杖
- D.枷号
- 26
-
宋朝的海外贸易法规是
- A.《升元格》
- B.《市舶条法》
- C.“市易法”
- D.“均输法”
- A.《大中刑律统类》
- B.《天福杂敕》
- C.《长兴敕条》
- D.《大周刑统》
- A.唐朝
- B.宋朝
- C.元朝
- D.明朝
- 29
-
宫刑最终废除于
- A.北魏
- B.北齐
- C.北周
- D.隋朝
- A.非因职权之便而非法收受财物
- B.用暴力非法获取公私财物
- C.收受所管辖人员的财物
- D.收受财物并作出违法裁判
- A.保辜
- B.理雪
- C.务限
- D.录囚
- A.两汉时期
- B.三国时期
- C.北朝时期
- D.南朝时期
- A.秦朝
- B.汉朝
- C.三国时期
- D.南北朝时期
- A.廷尉
- B.都察院
- C.御史台
- D.大理寺
- A.董仲舒
- B.萧何
- C.张汤
- D.张释之
- A.夏商时期
- B.春秋时期
- C.战国时期
- D.秦汉时期
- A.律
- B.诏
- C.式
- D.廷行事
- A.“失刑”罪
- B.“不直”罪
- C.“纵囚”罪
- D.“匿户”罪
- A.《茆门法》
- B.《仆区法》
- C.《七法》
- D.《大府之宪》
- 40
-
西周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 A.天命天罚
- B.轻罪重罚
- C.明德慎罚
- D.约法省刑
- 41
-
“群饮”罪最早见于
- A.商朝
- B.西周时期
- C.东周时期
- D.秦朝
- 42
-
设有“炮烙之法”的是
- A.夏朝
- B.商朝
- C.西周时期
- D.春秋战国时期
- 43
-
夏朝时,地方司法官称为
- A.大理
- B.司寇
- C.蒙士
- D.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