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创建原语
- B.撤销原语
- C.等待原语
- D.阻塞原语
- E.唤醒原语
- A.程序基本状态
- B.中断码
- C.设备忙标志
- D.程序工作任务
- E.中断屏蔽位
- A.标识信息
- B.现场信息
- C.中断源信息
- D.说明信息
- E.管理信息
- A.系统功能调用
- B.作业控制语言
- C.操作控制命令
- D.应用程序
- E.输入/输出接口
- A.处理器管
- B.存储管理
- C.文件管
- D.内存管理
- E.设备管理
- A.CPU的工作效率
- B.进程同步问题
- C.某个资源的利用率问题
- D.计算机结果的可信度问题
- A.P原语和V原语
- B.R(S)和W(S)
- C.send原语和receive原语
- D.send原语和V原语
- A.0
- B.1
- C.2
- D.M(2<M≤N)
- A.SPOOLING操作又称假脱机操作
- B.井管理程序负责实现输入井读和输出井写
- C.缓输出程序总是利用CPU空闲时间将作业的执行结果输出
- D.预输入程序和缓输出程序的执行是独立于CPU,不让CPU控制的
- A.进程被撤销时,只需释放该进程的PCB就可以了,因为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 B.进程的互斥和同步都能用P/V原语实现
- C.用户程序中执行系统调用命令时,处理机的状态字将发生改变
- D.设备独立性是指用户在编程时,所使用的设备与实际设备无关
- A.当S<0,进程继续执行
- B.当S>0,要唤醒一个就绪进程
- C.当S≤0,要唤醒一个等待进程
- D.当S≤0,要唤醒一个就绪进程
- A.不能自身修改的纯码
- B.顺序代码
- C.无转移指令的代码
- D.汇编语言编制的代码
- A.进程通信可以用信箱予以实现
- B.进程通信可以用管道予以实现
- C.进程通信可以用消息缓冲予以实现
- D.进程通信不可以用PV操作予以实现
- A.一定死锁
- B.不一定死锁
- C.不死锁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A.不变
- B.要变
- C.可能要变
- D.可能不变
- A.4 ms
- B.2.5 ms
- C.5 ms
- D.10 ms
- A.时间片轮转法
- B.LRU算法
- C.优先级高者优先
- D.最短寻找时间优先
- A.主存与外设
- B.CPU与外设
- C.主存与外存
- D.CPU与外存
- A.任一时刻多个作业同时使用该设备
- B.设备的每一个位置都可以被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 C.一个作业没有运行结束,另一个作业可以使用该设备
- D.设备的每一个位置都可以被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 A.光驱
- B.磁盘机
- C.打印机
- D.硬盘驱动器
- A.在设备I/O中引入缓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节省内存
- B.指令中的地址结构和外存容量是决定虚存作业地址空间的两个因素
- C.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被唤醒后,可直接进入运行状态
- D.在请求页式管理中,FIFO置换算法的内存利用率是较高的
- A.磁盘
- B.磁带
- C.打印机
- D.键盘显示终端
- A.对换手段
- B.磁带概念
- C.虚拟存储
- D.虚拟设备
- A.自陷
- B.中断
- C.通道命令
- D.转移指令
- 53
-
1. 通道是一种 ( )
- A.I/O端口
- B.数据通道
- C.I/O专用处理机
- D.软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