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V操作必须是原语
- B.进程欲使用资源应先调用P操作
- C.PV操作是在信号量上的操作
- D.信号量的初值应为1
- E.仅当信号量的值为负时才可调用V操作
- A.设备的绝对号
- B.设备的相对号
- C.设备类表
- D.虚拟设备
- E.设备的独立性
- A.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 B.相对地址到绝对地址的转换
- C.主存空间的共享与保护
- D.辅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 E.主存空间的扩充
- A.寄存器
- B.CPU
- C.主存储器
- D.高速缓冲存储器
- E.辅助存储器
- A.中断栈指示
- B.当前运行状态
- C.原先运行状态
- D.新运行状态
- E.中断优先级
- A.破坏了互斥使用资源的条件
- B.系统不会出现循环等待资源的现象
- C.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 D.能随时检测资源的使用情况
- A.由系统设计时确定
- B.由当前进程确定
- C.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时
- D.当发生死锁时
- A.不能执行同一个程序
- B.执行速度由进程自己控制
- C.在各自独立的数据集上运行
- D.执行时都不会被中断
- A.相互间是有交互的
- B.拥有一个共同的临界区
- C.不能修改共享变量的值
- D.执行结果不受执行速度的影响
- A.普通文件、目录文件和设备文件
- B.目录文件、设备文件和基本文件
- C.普通文件、基本文件和设备文件
- D.基本文件、普通文件和目录文件
- A.井输入、井管理、井输出
- B.井输入、井管理、缓输出
- C.预输入、井管理、井输出
- D.预输入、井管理、缓输出
- A.通道的状态字、结构和命令字
- B.通道的结构、命令字和地址字
- C.通道的命令字、地址字和状态字
- D.通道的地址字、状态字和结构
- A.索引表、位示图、空闲块表
- B.位示图、空闲块表、空闲块链
- C.空闲块表、空闲块链、索引表
- D.空闲块链、索引表、位示图
- A.最佳调度算法(OPT)
- B.最近最久未使用调度算法(LRU)
- C.最近最不经常使用调度算法(LFU)
- D.先进先出调度算法(FIFO)
- 31
-
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当回收主存空间时,应检查是否有与归还区相邻的空闲区进行合并。假定作业归还的分区起始地址为S,长度为L。如果S+L正好等于空闲区表中第j栏所示空闲区的起始地址,则表示归还区( )
- A.有上邻空闲区
- B.有下邻空闲区
- C.既有上邻空闲区,又有下邻空闲区
- D.既无上邻空闲区,又无下邻空闲区
- A.自愿中断、程序性中断、外部中断、硬件故障中断、输入/输出中断
- B.程序性中断、外部中断、硬件故障中断、自愿中断、输入/输出中断
- C.硬件故障中断、自愿中断、程序性中断、外部中断、输入/输出中断
- D.外部中断、硬件故障中断、自愿中断、程序性中断、输入/输出中断
- A.响应时间短
- B.平均周转时间短
- C.服务费用低
- D.长作业优先得到服务
- A.标识信息
- B.说明信息
- C.现场信息
- D.管理信息
- A.并发性
- B.动态性
- C.同步性
- D.异步性
- 36
-
常用的控制寄存器有( )
- A.通用寄存器、指令寄存器、基址寄存器、限长寄存器
- B.通用寄存器、中断字寄存器、基址寄存器、限长寄存器
- C.程序状态字寄存器、中断字寄存器、基址寄存器、限长寄存器
- D.程序状态字寄存器、指令寄存器、基址寄存器、限长寄存器
- A.fork
- B.exec
- C.link
- D.trap
- A.分布式操作系统
- B.网络操作系统
- C.多处理器操作系统
- D.嵌入式操作系统
- A.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
- B.控制程序的执行
- C.对硬件资源进行管理
- D.对软件资源进行管理
- A.处理器管理
- B.存储管理
- C.文件管理
- D.设备管理
- A.PDP-5
- B.PDP-6
- C.PDP-7
- D.PD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