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用PV操作实现进程互斥和同步后,若PV操作使用不当仍可能会发生死锁
- B.用PV操作实现进程同步和互斥后,就不会发生死锁了
- C.进程互斥实际上是进程同步的一种特殊情况
- D.PV操作不仅可以实现并发进程之问的同步和互斥,而且能够防止系统进入死锁状态
- E.信号量的PV操作也适合于交换大量信息
- A.缩短访问文件的寻找时间
- B.节省存储空间
- C.解决文件的命名冲突
- D.易于实现文件共享
- E.管理简单,查找方便
- A.均衡调度算法
- B.先来先服务算法
- C.优先级调度算法
- D.电梯调度算法
- E.最短寻找时间优先算法
- A.0个
- B.1个
- C.2个
- D.3个
- A.无上邻空闲区,也无下邻空闲区
- B.有上邻空闲区,但无下邻空闲区
- C.有下邻空闲区,但无上邻空闲区
- D.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区
- E.内存中无空闲区
- A.计算时间短的作业优先算法可能导致大作业长时间等待
- B.先来先服务算法可能使小作业长时间等待
- C.响应比高者优先算法没有考虑作业的等待时间
- D.优先级调度算法考虑了作业的等待时间
- E.均衡调度算法根据作业对资源的要求进行分类,尽可能使得更多的作业同时执行
- A.当S<0时要唤醒一个等待进程
- B.当S<0时要唤醒一个就绪进程
- C.当S≤0时要唤醒一个等待进程
- D.当S≤0 时要唤醒一个就绪进程
- A.P原语和V原语
- B.SEND原语和V原语
- C.R(S)和W(S)
- D.SEND原语和RECEIVE原语
- A.可能存在交互
- B.一定相互独立
- C.一定存在交互
- D.都有变量共享
- 38
-
采用单缓冲技术,假定从磁盘上读一块数据到缓冲区所需时间为100μs,从缓冲区把数据传送到用户区的时间为40μs,而CPU对这一块数据进行计算的时间为50μs,这样系统对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 )
- A.90μs
- B.140μs
- C.150μs
- D.190μs
- A.虚拟设备
- B.共享设备
- C.独占设备
- D.顺序设备
- A.第8号磁盘块
- B.第10号磁盘块
- C.第12号磁盘块
- D.第25号磁盘块
- A.设备的独立性
- B.设备的虚拟性
- C.设备的相对性
- D.设备的绝对性
- A.“建立”操作
- B.“打开”操作
- C.“删除”操作
- D.“关闭”操作
- A.逻辑文件结构
- B.存储介质特性
- C.主存储器管理方式
- D.分配外设方式
- A.8GB
- B.4GB
- C.16MB
- D.640KB
- A.窃取
- B.破坏
- C.篡改
- D.删除
- A.计算时间短的作业优先算法
- B.先来先服务算法
- C.响应比高者优先算法
- D.优先级调度算法
- A.寄存器
- B.主存储器
- C.高速缓冲存储器
- D.辅助存储器
- 48
-
虚拟存储器是( )
- A.可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的设备
- B.容量扩大了的主存
- C.实际上不存在的存储器
- D.可以容纳总和超过主存容量的多个作业同时运行的一个地址空间
- A.程序中断
- B.访管中断
- C.输入输出中断
- D.硬件中断
- A.建立一个进程控制块
- B.为进程分配内存
- C.将进程置为就绪状态
- D.为进程分配CPU
- A.提高CPU和外围设备的利用率
- B.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 C.提高实时响应速度
- D.增强系统交互能力
- 52
-
计算机系统由( )
- A.处理机和内存组成
- B.程序和数据组成
- C.硬件和软件组成
- D.处理机、内存和外围设备组成
- A.实现计算机用户之间的相互交互
- B.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 C.把源程序代码转换成目标代码
- D.完成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