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传输层
- B.网络层
- C.物理层
- D.数据链路层
- A.红外端口技术
- B.无线电波
- C.蓝牙技术
- D.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技术
- A.UNIX系统
- B.Linux系统
- C.Windows系统
- D.ALOHA系统
- A.IEEE 802.4
- B.IEEE 802.5
- C.IEEE 802.6
- D.IEEE 802.11
- A.域名空间
- B.网络域名
- C.地址转换请求程序
- D.域名服务器
- A.B类
- B.C类
- C.D类
- D.A类
- A.调制解调器上
- B.网络接口卡上
- C.网络应用的程序库中
- D.一个单独的用户进程内
- A.TELNET
- B.FTP
- C.SMTP
- D.POP3
- A.网络层
- B.物理层
- C.传输层
- D.表示层
- A.IP,ICMP,ARP,UDP
- B.TCP,ICMP,UDP,ARP
- C.IP,ICMP,ARP,RARP
- D.UDP,IP,ICMP,RARP
- A.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算法
- B.最短路由选择算法
- C.泛射路由选择算法
- D.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 A.HDLC帧中的地址字段的内容取决于所采用的操作方式
- B.HDLC帧中的标志字段为01111110的比特模式
- C.在HDLC中,数据和控制报文均以帧的标准格式传送
- D.HDLC中的命令和响应是独立传输的
- A.物理层
- B.应用层
- C.会话层
- D.网络层
- A.数字信号
- B.数字数据
- C.模拟信号
- D.模拟数据
- A.停等协议
- B.ARP协议
- C.顺序接收管道协议
- D.选择重传协议
- A.异步平衡方式
- B.异步响应方式
- C.平衡正常响应方式
- D.非平衡正常响应方式
- A.机械特性
- B.电气特性
- C.规程特性
- D.定时特性
- A.调制速率
- B.数据传输速率
- C.信道容量
- D.误码率
- A.TCP/IP模型
- B.层次结构
- C.OSI参考模型
- D.体系结构
- A.互联层
- B.数据链路层
- C.传输层
- D.应用层
- A.传输层
- B.数据链路层
- C.网络层
- D.会话层
- A.DDN网
- B.ATM网
- C.帧中继网
- D.X.25公共数据网
- A.2 Gbit/s
- B.5 Gbit/s
- C.7 Gbit/s
- D.9 Gb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