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被动
- B.积极
- C.消极
- D.主动
- A.物理层
- B.数据链路层
- C.传输层
- D.应用层
- A.隧道技术
- B.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
- C.加解密技术
- D.密钥管理技术
- A.令牌重复
- B.令牌超时
- C.令牌丢失
- D.令牌环中断
- A.后进先出
- B.后进后出
- C.先进先出
- D.都不对
- A.文件服务
- B.信息服务
- C.分布式服务
- D.通信服务
- A.网速
- B.URL的确定
- C.资源标识
- D.IP地址
- A.传输地址
- B.传输控制
- C.传输接口
- D.传输协议
- A.4
- B.6
- C.8
- D.16
- A.UDP协议
- B.TCP协议
- C.IP协议
- D.三次握手协议
- A.使用滑动窗口来维持可靠性
- B.使用面向连接的会话
- C.使用“尽力而为”的传输
- D.使用确认机制来维持可靠性
- A.增加资源
- B.准入控制
- C.资源预留
- D.增加资源
- A.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
- B.随机路由选择
- C.最短路由选择
- D.泛射路由选择
- A.中继器
- B.ATM交换机
- C.集线器
- D.网桥
- A.顺序接收管道
- B.选择重传
- C.二进制同步通信
- D.停等
- A.同步协议
- B.异步协议
- C.HDLC
- D.二进制同步通信协议
- A.电路交换
- B.报文交换
- C.分组交换
- D.虚电路交换
- A.链路管理功能
- B.帧同步功能
- C.差错控制
- D.流量控制功能
- A.37 RS-422 RS-423
- B.25 RS-422 RS-423
- C.37 RS-423 RS-422
- D.25 RS-423 RS-422
- A.对于模拟信号,有时可以把时分多路复用和频分多路复用技术结合起来使用
- B.时分多路复用利用每个信号在时间上的交叉,就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
- C.时分多路复用不仅仅局限于传输数字信号,也可以同时交叉传输模拟信号
- D.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允许动态地分配传输介质的时间片
- A.数据分块和重组
- B.应用进程之间的端一端通信
- C.端到端的分组分发
- D.在独立的局域网上建立互联网络
- A.层次更多
- B.出现时间更早
- C.分层完整无缺陷
- D.有单独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 A.故障诊断和隔离较为方便
- B.易于扩展
- C.无需智能集中器
- D.安装方便
- A.软件资源共享
- B.硬件资源共享
- C.电子银行
- D.用户信息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