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高端驻留型
- B.常规驻留型
- C.内存控制链驻留型
- D.设备程序补丁驻留型
- 16
-
入侵检测的目的是()
- A.实现内外网隔离与访问控制
- B.提供实时的检测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防止黑客的入侵
- C.记录用户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活动过程
- D.预防、检测和消除病毒
- A.模拟攻击是最直接的漏洞探测技术
- B.模拟攻击的探测结果准确率是最高的
- C.模拟攻击行为难以做到面面倶到
- D.模拟攻击过程对目标系统不会有任何负面影响
- A.64bit,64bit,128bit
- B.64bit,64bit,64bit
- C.64bit,56bit,64bit
- D.64bit,128bit,128bit
- A.低影响度,低严重度
- B.低影响度,中等严重度;中等影响度,低严重度
- C.低影响度,高严重度;高影响度,低严重度;中等影响度,中等严重度
- D.中等影响度,高严重度;高影响度,中等严重度
- A.明文
- B.密文
- C.密钥
- D.加密算法
- A.共享网段
- B.共享区段
- C.局部网段
- D.局部区段
- A.现代密码
- B.传统密码
- C.对称密钥密码
- D.非对称密钥
- A.元素
- B.事件
- C.项目
- D.数据包
- A.只考虑安全的原则
- B.易操作性原则
- C.适应性、灵活性原则
- D.多重保护原则
- A.网络中传输的敏感信息被窃听
- B.攻击者事先获得部分或全部信息,以后将此信息发送给接收者
- C.攻击者将伪造的信息发送给接收者
- D.攻击者对合法用户之间的通信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或插入,再发送给接收者
- A.随着病毒种类的增多,检测时间变长
- B.可以识别病毒名称
- C.误报率低
- D.可以检测出多态型病毒
- A.—般用户
- B.资深用户
- C.超级用户
- D.管理员用户
- A.授权
- B.未授权
- C.离线
- D.在线
- A.明文
- B.密文
- C.密钥
- D.加密算法
- A.造成设备过热
- B.影响设备接地
- C.电磁干扰
- D.火灾
- A.不需要特殊权限
- B.不会在日志中留下任何记录
- C.不建立完整的TCP连接
- D.可以扫描UDP端口
- A.特征代码法
- B.校验和法
- C.行为监测法
- D.软件模拟法
- A.鉴别服务
- B.访问控制服务
- C.数据机密性服务
- D.数据完整性服务
- A.Caesar密码
- B.Beaufort密码
- C.Playfair密码
- D.Hill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