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30. 已知散列函数为H(K)=K mod 12,键值序列为25,37,52,43,84,99,120,15,26,11,70,82,采用拉链法处理冲突,试构造开散列表,并计算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
- A.n<sup>2</sup>
- B.n·lona<sup>n</sup>
- C.log2<sup>n</sup>
- D.n-1
- A.顺序结构和散列结构
- B.散列结构和链式结构
-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 D.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结构
- A.4
- B.5
- C.6
- D.18
- A.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必须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 B.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便于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 C.线性表采用链接存储,不必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 D.线性袁采用链接存储,不便于插入和删除操作
- A.直接插入排序和快速排序
- B.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
- C.直接选择排序和归并排序
- D.直接插入排序和归并排序
- A.每个结点所代表的数据元素都一样
- B.每个结点所代表的数据元素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等
- C.不仅数据元素所包含的数据项的个数要相同,而且对应数据项的类型要一致
- D.结点所代表的数据元素有同一特点
- A.p—>next=NULL
- B.p=NULL
- C.p—>next=head
- D.p=head
- A.5,4,3,2,1
- B.4,5,1,2,3
- C.1,2,3,4,5
- D.不确定
- A.它们的逻辑结构不一样
- B.施加在其上的操作不同
- C.所包含的数据元素的类型不一样
- D.存储实现不一样
- A.N(N-1)/2
- B.N(N-1)
- C.N(N+1)
- D.N(N+1)/2
- A.s—>next=p—>next;p—>next=s;
- B.q—>next=s;s—>next=p;
- C.p—>next=s—>next;s—>next=p;
- D.p—>next=s;s—>next=q;
- A.归并排序
- B.插入排序
- C.快速排序
- D.选择排序
- A.顺序查找
- B.二分查找
- C.二叉排序树
- D.B-树上的查找
- A.索引文件
- B.顺序文件
- C.散列文件
- D.多关键字文件
- A.不再需要头指针了
- B.已知某个结点的位置后,能够容易找到它的直接前趋
- C.在进行插入、删除运算时,能更好地保证链表不断开
- D.从表中任一结点出发都能扫描到整个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