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分析下列三个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联系,并说明它们的关系类型。(6分)
(1)關:本义是“门闩”,引申为“关卡”。
(2)信:本义是“言语真实”,引申为“相信”。
(3)間:本义是“空隙”,引申为“一会儿”。
- A.既解释经文,又给前人的注作解释。
- B.不解释经文,只给前人的注作解释。
- C.只解释经文,不给前人的注作解释。
- D.只在前人注释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修订。
- A.既生七八寸,拔而栽之。
- B.積五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
- C.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 D.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於身也。
- 23
-
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是()
- A.“母也天只,不諒人只”用了“互文”这一特殊表达方式。
- B.“连类而及”是指前后文句或词语在意义上相互补充,参互见义。
- C.“大夫不得造車馬”用了“婉曲”这一特殊表达方式。
- D.“变文”是指有变化的使用同义词,以避免用词的重复啰嗦、单调乏味。
- A.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
- B.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
- C.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 D.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
- A.王薦之曰:“若與偕來者何人(邪)?”
- B.漢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
- C.晉,吾宗也,豈害我(哉)?
- D.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
- A.豈不榖是為,先君之好是繼!
- B.公為是省于刑。
- C.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 D.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 A.丈人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殺於真子。
- B.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 C.當試為寡人為之。
- D.其身屍於朝,而宗滅於絳。
- 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 B.今之王,古之帝也。
- C.夫戰,勇氣也。
- D.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
- A.名词作状语表示方位处所。
- B.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
- C.名词作状语表示工具
- D.名词活用做动词。
- A.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 B.求也退,故進之。
- C.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 D.重爭土橐,非下也,權重也。
- A.昔者晉獻公欲假(道)於虞以伐虢。
- B.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
- C.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 D.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 A.塗有餓殍而不知發。
- B.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
- C.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 D.威王八年,楚大發兵加齊。
- A.售:古义指卖出去,今义指卖。
- B.醒:古义指酒醒,今义泛指恢复神智。
- C.河:古义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 D.爪牙:古义指武将、猛士。今义指帮凶、走狗。
- A.大音稀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 B.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間。
- C.(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 D.陟彼高岡,我馬(玄黃)。
- A.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B.赦之,以(勸)事君者。
- C.漢使張勝謀殺單於近臣,(當)死。
- D.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
- A.選賢舉能,講信<脩>(修)睦。
- B.樂正子春坐於<牀>(床)下。
- C.行李之往來,<共>(供)其乏困。
- D.喜<効>(效)人之子姪昆弟狀。
- A.宋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
- B.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
- C.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
- D.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
- A.置——寘 畔——叛
- B.豪——毫 舍——捨
- C.暴——曝 丘——坵
- D.俯——俛 泪——淚
- A.門 高 从
- B.大 刃 血
- C.月 哀 向
- D.眉 夜 朱
- A.比類合誼,以見指撝
- B.建類一首,同意相受
- C.以事為名,取譬相成
- D.本無其字,依聲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