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美学(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26. 美学家宗白华把境界区分为( )

  • A.功利境界
  • B.伦理境界
  • C.政治境界
  • D.学术境界
  • E.宗教境界
2

25. 下列表明美育是人格教育的是( )

  • A.孔子以山水比德
  • B.屈原以芳草自喻
  • C.古之君子对梅兰竹菊的精神认同
  • D.王维的“空山不见人”
  • E.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23. 下列关于艺术鉴赏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 )

  • A.所有的接受者如果完成接受,都必须经历三阶段
  • B.在接受的三阶段中,每一阶段都能获得审美愉悦
  • C.接受中想象力的发挥,主要在第二阶段
  • D.接受中由于灵感的闪现,使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
  • E.接受中意象的重建主要在于第二阶段
7

19. 创造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意象是一切艺术家的共同目标,这从中西美学哪些论题中可以看出?( )

  • A.“象外之象”论
  • B.“非现实的幻想存在”论
  • C.“隐秀”论
  • D.“有意味的形式”论
  • E.“真实再现”论
8

20. 独特的艺术意象不同于客观对象的原型之原因在于 ( )

  • A.客观原型转变为知觉表象
  • B.表象上渗透着主体的主观情感因素
  • C.表象之间的关系依主体自身的规律发生转变
  • D.表象之间的关系依照被修正了的客观规律
  • E.表象自身作为主体的心理形式与原型完全不同
9

18. 符号学美学将艺术品分成两个层次,即 ( )

  • A.语义
  • B.图形
  • C.意义
  • D.符号
  • E.语音
10

1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审美对象不是先天就有,而是后天培养的
  • B.审美体验所达到的深度,与审美对象的存在形式有关
  • C.审美体验开始和结束的感觉是不同的
  • D.审美深度体验使得主体在对象面前更为主导
  • E.我们可以根据作品回溯到作者的自我
11

16. 审美经验具有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它可以分为( )

  • A.呈现阶段
  • B.感知阶段
  • C.构成阶段
  • D.评价阶段
  • E.体验阶段
12

15. 审美理解的特点是 ( )

  • A.自由性
  • B.非概念性
  • C.即时性
  • D.多义性
  • E.变动性
13

14. 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体现在________上的超越。 ( )

  • A.形而上世界
  • B.精神世界
  • C.理想世界
  • D.超验世界
  • E.主体世界
14

11. 巴赫金是对当代文学和美学都有深远影响的人,关于他的观点,下列正确的是( )

  • A.提出“狂欢化”思
  • B.认为生活分为日常生活和狂欢式的生活
  • C.日常生活显示了官方严肃的态度
  • D.狂欢式生活是一种自由解放审美
  • E.作为狂欢的喜剧,也就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另一种打破秩序、规范的自由体验
15

12. 崇高与丑的相似之处包括 ( )

  • A.无形式
  • B.效应上的痛感
  • C.都具有非理性的因素
  • D.都是形式大于观念
  • E.都更富于理想性
16

13. 审美具有直观性,它包括 ( )

  • A.艺术直观性
  • B.体验直观性
  • C.本质直观性
  • D.活动直观性
  • E.感性直观性
17

10.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理论的贡献是 ( )

  • A.首先对悲剧理论进行系统总结
  • B.将辩证法应用于悲剧
  • C.对悲剧给人的审美体验进行分析
  • D.提出了悲剧冲突的概念
  • E.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悲剧
18

9. 中国审美文化具有世俗化的特征,其体现是( )

  • A.追求终极价值
  • B.具有形而上
  • C.将上帝、神灵人格化与把人的祖先神灵化合而为一
  • D.与世俗享乐主义和现世思想结合
  • E.与哲学关系密切
19

6. 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人们曾总结出多种形式组合的形式规律,有 ( )

  • A.多样统一
  • B.整齐一律
  • C.节奏韵律
  • D.均衡对称
  • E.对比调和
20

7. 以下属于审美意识的内容的是( )

  • A.审美愿望
  • B.审美理想
  • C.审美需要
  • D.审美趣味
  • E.审美体验
21

8. 审美类型包括 ( )

  • A.美的类型说
  • B.审美类型说
  • C.美的范畴说
  • D.美的价值说
  • E.人生境界说
22

4. 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在 ( )

  • A.超现实性
  • B.审美主体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
  • C.超功利性
  • D.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
  • E.主观性
23

5. 下列关于审美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审美活动追寻的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 B.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一样揭示出事实并终止于事实
  • C.审美活动与道德活动相联系,内在地包含着 “善”
  • D.审美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人的“终极关怀”
  • E.审美活动对现实世界根本否定
24

2. 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 )

  • A.审美意识的产生
  • B.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
  • C.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 D.对审美心理的探索
  • E.对审美关系的侧重
25

3. 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 ( )

  • A.个体内在性
  • B.自足性
  • C.圆融性
  • D.生成性
  • E.觉解性
26

1. 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 )

  • A.哲学
  • B.心理学
  • C.民俗学
  • D.人类学
  • E.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