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28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2

25. 蔡元培在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时候,拿宗教与美育比较 ( )

  • A.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
  • B.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
  • C.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 D.美育是愉悦的,而宗教是枯燥的
  • E.美育是放松的,而宗教是紧张的
13

23. 下列选项中,从艺术功能角度对艺术进行定义的是 ( )

  • A.教化说
  • B.娱乐说
  • C.表现说
  • D.模仿说
  • E.游戏说
14

24. 正确理解审美教育的内涵应该注意的原则是 ( )

  • A.手段与效果一致的原则
  • B.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兼顾的原则
  • C.简单与复杂原则
  • D.独特性原则
  • E.方法与结论一致的原则
15

22. 艺术意象的创造和产生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 )

  • A.意象的分类
  • B.意象的产生
  • C.意象的欣赏
  • D.意象的孕育
  • E.意象的营造
16

21. 审美活动得以存在的根基是 ( )

  • A.审美需要
  • B.审美理想
  • C.审美趣味
  • D.审美意识
  • E.审美对象
19

18. 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体现了什么样的思维特点 ( )

  • A.二元分立
  • B.主客二分
  • C.中和
  • D.三维
20

17. 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的标志是席勒发表的 ( )

  • A.《美育书简》
  • B.《为诗辩护》
  • C.《神曲的辩护》
  • D.《美学新论》
21

16. 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是 ( )

  • A.必须是人工制品
  • B.必须是精神产品
  • C.必须有实用价值
  • D.必须有自然属性
22

15. 莱辛把艺术分为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参照的标准是 ( )

  •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 D.艺术作品与创造者之间的关系
23

14. 提出“灵感的迷狂说”的是 ( )

  • A.亚里士多德
  • B.柏拉图
  • C.席勒
  • D.黑格尔
24

13. 认为艺术的本质体现在人类无限延伸的审美经验的是 ( )

  • A.现代阐释学
  • B.现代结构学
  • C.现代象征学
  • D.现代美学
25

11. 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

  • A.虚拟性
  • B.想象性
  • C.理性
  • D.情感性
26

12. 艺术品与其他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 )

  • A.艺术品需要依赖一定的物质资料
  • B.艺术品是一种人工制品
  • C.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
  • D.艺术品在创造上需要一定的技艺
27

10. 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是 ( )

  • A.意象世界层
  • B.意境超验层
  • C.物质实在层
  • D.形式符号层
28

8. 导致解释学“本体论转折”的是 ( )

  • A.狄尔泰
  • B.彭立勋
  • C.海德格尔
  • D.伽达默尔
29

9. 审美活动的存在,为审美主体和以下哪个选项提供了现实依据 ( )

  • A.审美客体
  • B.审美对象
  • C.审美现象
  • D.审美意识
30

7. 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建立的基础是 ( )

  • A.接近联想
  • B.类似联想
  • C.对比联想
  • D.创造性想象
32

5. 美学演变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是 ( )

  • A.审美意识
  • B.美学思想
  • C.美学学科
  • D.审美现象
33

4. 崇高的体现在不同的人生实践领域表现不同,以下不属于崇高的体现是 ( )

  • A.人与自然的对立和超越
  • B.艺术作品的崇高风格
  • C.人与社会的对立和超越
  • D.和谐化一的人生境界
34

1. 审美所利用的判断力是 ( )

  • A.反思
  • B.反省
  • C.决定
  • D.自我
36

3. 下列选项中,属于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 ( )

  • A.功利需求
  • B.审美需要
  • C.求知欲望
  • D.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