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美学(审美教育论)模拟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0

33. 有关美育与情感教育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是 ( )

  • A.情感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
  • B.美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 C.美育是情感教育的中介和手段
  • D.美育不等于情感教育,却有助于情感教育
  • E.情感因素贯穿于美育过程的始终
11

32. 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其错误在于 ( )

  • A.认为艺术是美育的主要方式
  • B.认为美育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
  • C.把美育庸俗化为一种培养艺术的手段和工具
  • D.认为美育离不开艺术
  • E.认为美育的目的是培养艺术人才
12

34. 有关美育与人格教育的关系,不正确的理解是 ( )

  • A.人格教育是一种德育而不是美育
  • B.人格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是美育的终极教育目标
  • C.美育是人格教育的手段和工具
  • D.人格教育是美育的前提和基础
  • E.美育与人格教育的根本目的都是成就自由的人生境界
13

30. 有关美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一种形象直观的教育
  • B.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 C.一种立竿见影的教育
  • D.一种以情动人的教育
  • E.一种以理服人的教育
14

31. 关于中西方美育观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都强调音乐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
  • B.美育都曾经是人格教育的附庸
  • C.中国是人格教育,西方是情感教育
  • D.都体现出以道制欲的原则
  • E.美育是实现政教的工具和手段
15

28.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对此的恰当理解是 ( )

  • A.美育比德育、智育更重要
  • B.知识是修身成人的前提
  • C.道德约束是修身成人的保证
  • D.成就艺术化的人生是修身成人的最终目的
  • E.德育、智育与美育相辅相成,共同成就着审美的人生境界
16

29. 下列属于美育目的的是 ( )

  • A.培养审美感受力和创造力
  • B.造就艺术人才
  • C.成就审美人生
  • D.提高国民素质
  • E.繁荣社会文化
17

27. 美育的首要任务是 ( )

  • A.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B.提高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 C.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 D.提高人们的艺术创造力
18

26. 关于美育与人生境界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

  • A.美育是一种人生境界的教育
  • B.人生境界的教育就是美育
  • C.审美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D.美育与人生境界是一种因果关系
19

25. 美育“诉诸感性”的特点说明 ( )

  • A.美育是低层次的教育
  • B.美育是纯形象的娱乐教育
  • C.美育是情感与形象相得益彰的教育
  • D.美育是非理性的教育
20

24. 关于“怡情养性”与“以道制欲”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

  • A.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
  • B.这体现了美育中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 C.美育中后者是对前者的限制和束缚
  • D.二者都是美育的重要原则
21

23. “习与性成”的思想说明了 ( )

  • A.美育要注意因势利导
  • B.美育就是修身养性
  • C.美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 D.美育是主体的率性而为
23

20. 对“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最恰当的审美理解是 ( )

  • A.美育中的审美对象具有多样性
  • B.美育中的主体具有能动性
  • C.美育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 D.美育是主体的率性而为
24

21. 刘安说:“悬法设赏,而不能移风易俗者,其诚心弗施也。”这说明( )

  • A.美育要有自觉性
  • B.美育要有形象性
  • C.美育要有情感性
  • D.美育要有强制性
25

19. 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寓教于乐”原则的是 ( )

  • A.柏拉图
  • B.亚里士多德
  • C.贺拉斯
  • D.席勒
26

18. 柏拉图强调“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是因为 ( )

  • A.音乐是古希腊最流行的美育形式
  • B.音乐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
  • C.音乐比其他艺术教育更易于普及
  • D.音乐对人的心灵有最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27

15. 美的形式教育 ( )

  • A.审美能力的培养
  • B.不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 C.审美教育的根本宗旨
  • D.美育的基本特征
28

16. 审美理想的教育 ( )

  • A.审美能力的培养
  • B.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 C.审美教育的根本宗旨
  • D.美育的基本特征
29

17. “用故事来形成儿童的心灵,比起用手来形成他们的身体,还要费更多的心血。”这说明 ( )

  • A.美育比体育更重要
  • B.美育是一项漫长而辛苦的工作
  • C.美育不适合于儿童阶段
  • D.与美育相比,儿童更喜欢体育
30

13. “文艺和其他美感活动给本能冲动和情感以自由发泄的机会。”对此,错误的理解是 ( )

  • A.美育中应该允许情欲的自由发泄
  • B.美育可以泄导情感
  • C.美育有助于保持健康和谐的心理
  • D.美育有助于情感的净化
32

12. 美育独立理论形态的形成是在 ( )

  • A.古希腊
  • B.中世纪
  • C.近代
  • D.现代
33

11. 美育对人的感化常常是潜移默化的,与一般的教育方式有明显不同的是 ( )

  • A.美育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
  • B.美育一直贯通于其他教育方式中
  • C.美育不需要严格的价值标准
  • D.美育能够提升人的品格
34

10. 提出“化性起伪”的是 ( )

  • A.荀子
  • B.庄子
  • C.老子
  • D.墨子
35

8. 在中国古代,一般认为审美境界是 ( )

  • A.人生最高境界
  • B.艺术人生的写照
  • C.表现主义的美学表达
  • D.心性的体现
36

9. 《乐记.乐施》有:“乐者,所以象德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

  • A.艺术及其形式所具有的那种成就人格的感化特征
  • B.音乐服从于道德的象征意味
  • C.德育与美育在过程上是直接同一的
  • D.内容(道德)决定形式(音乐)
37

6. 孔子说“草上之风必偃”形象地说明了美育的哪种特点 ( )

  • A.诉诸感性
  • B.潜移默化
  • C.能动性
  • D.艺术性
38

7. 美育的终极目标是 ( )

  • 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B.培养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 C.培养具有艺术素养的人
  • D.培养社会人
39

3. 以下哪一点不属于美育的特点 ( )

  • A.诉诸感性
  • B.潜移默化
  • C.能动性
  • D.艺术性
40

4. 诉诸感性的美育特点主要指 ( )

  • A.审美对象必须具有感性特征,丰富的形象,才能有教育用途
  • B.认识必须以感性为起点
  • C.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发扬人的感性心理情感
  • D.美育是以感性特征为目的的
41

5. 美育与道德及认知的发展和实施的关系是 ( )

  • A.互相融合,互相促进
  • B.部分相关,无直接关系
  • C.没有关系
  • D.只是具有理论逻辑的意义
42

1. 审美活动不仅能激活人的整个意识层面,而且常常会伸展到人的无意识的生命领域,从而引人进入一种既趋向于理解又不能形成明确概念的十分复杂微妙、精微独特的审美体验中,审美活动的这一特点 ( )

  • A.必然会使其教育功能的发挥呈现出一种多极性的特点
  • B.说明审美活动比美育具有更好的教育功能
  • C.体现了审美教育的基本逻辑
  • D.体现了审美活动的逻辑范式
43

2. 在美育中,施教者必须首先遵循的审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有 ( )

  • A.积极引导受教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 B.精心安排、巧妙设计与有意控制
  • C.使受教者获得较为明确、稳定、持久的定向教育
  • D.以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