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美学(审美活动论)模拟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9

24. 审美活动使事物对象的审美价值充分展开,是因为审美活动具有 ( )

  • A.自由性
  • B.全面性
  • C.超越性
  • D.客体性
  • E.社会性
10

23. 为什么只有在审美活动中,而不是在日常生活中,对象的审美条件才能现实地向审美对象转化? ( )

  • A.日常的生活中,事物对象存在的本质性往往处在被掩盖或被肢解的状态
  • B.功利性活动以直接拥有或攫取存在物为目的,它使事物的本真性消解在它的有用性之中
  • C.审美是高级的人生志趣,和日常生活没有关系
  • D.日常生活代表人的物欲世界,而审美活动与物欲是完全对立的
  • E.日常生活是审美活动的终结
11

22. 以下关于审美条件因素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

  • A.它们与人没有精神上的直接联系
  • B.它们仅仅代表其自身的物质属性
  • C.它们影响着人的生存、制约着人的发展
  • D.它们渗透到了人的命运中才具有不同的意义
  • E.它们成了人的世界中一种有意义的事物,才可能成为具备审美价值的事物
12

20. 构成审美条件的诸种物质因素之间的关系是 ( )

  • A.它们并不是各自独立、互相外在的
  • B.它们之间是多样性的统一
  • C.它们之间有彼此竞争的关系
  • D.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和谐的
  • E.它们中丧失了一种之后并不会影响整体的形象特征
13

21. 事物的某种物质因素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审美的条件,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生成的,通过实践活动,事物的自然物质属性在与人的关系中向人显示出了一种新的精神意义,这是因为 ( )

  • A.通过实践,客观自然属性失去了与人的疏远性
  • B.人类的实践有了合规律性的形式,人的活动成了一种自由的活动
  • C.人的实践及其与物之间的关系是天然给定的
  • D.人的实践是对于实践主体的能力发展具有超越事物自然属性的意义
  • E.人的实践是人摆脱人的物质属性进入绝对的精神属性的必然因素
14

19. 惊异作为审美主体一种特殊的心境与态度 ( )

  • A.一方面,把主体从日常的生活世界中引领出来,使之进入审美的状态
  • B.一方面,它也把客体对象从世俗的功利关系中解放出来,使之作为审美对象向人呈现出来
  • C.一方面,它是感观刺激直接刺激主体,使主体达到某种现实满足的产物
  • D.一方面,它与感官没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因素,仅仅是主体主观的产物
  • E.一方面,它仅仅存在于接收主体的审美活动中
15

18. 审美惊异的产生所依赖的主客体的条件是 ( )

  • A.从主体方面来说,必须具备相当的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
  • B.从对象方面来说,也必须具备某种独特之处
  • C.从主体方面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
  • D.从对象方面说,必须是一定的物质存在
  • E.主客体双方还未建立相关的审美关系
16

16. 与一般惊异相比,审美惊异虽然也表现为日常生活的一种暂时的中断,但却是积极的,这是因为 ( )

  • A.引起审美惊异的对象未必一定是异乎寻常的
  • B.审美惊异与被打断的生活之间依然保持一种内在的深刻意义
  • C.审美惊异主要表现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召唤
  • D.审美惊异是一种感性刺激,是一种主观的任意
  • E.审美惊异与科学和哲学研究中的惊异基本同质
17

17. 审美中的惊异的主要特点是 ( )

  • A.审美惊异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
  • B.审美惊异的产生依赖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 C.审美惊异的产生与科学发现时的惊异有同质的特征
  • D.审美惊异并不引起主体内部的情感激荡
  • E.审美惊异一定只能引起主体的崇高感
19

15. 黑格尔所阐明的审美中的“惊异”的发生条件是 ( )

  • A.人开始挣脱自己与外物处在同一状态的混沌性
  • B.人开始摆脱与自然单纯直接的欲望的实际关系
  • C.人开始把外物作为对象并试图从自然直接性的存在中去洞见某种内在
  • D.惊异发生在人还处在主客不分的混沌蒙昧的状态时
  • E.惊异发生与审美活动的最高状态
21

12. 历史上最早提出游戏说的是 ( )

  • A.泰勒斯
  • B.苏格拉底
  • C.亚里士多德
  • D.柏拉图
22

11. 所谓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完成,是指 ( )

  • A.在主客体的相互融合中,审美对象消失于活动中
  • B.在主客体的相互融合中,审美对象现实地具体地生成
  • C.在主客体的分离之后中,审美对象消失于活动中
  • D.在主客体的相互融合中,审美对象日渐成为审美主体
23

10. 审美对象之所以会具有客观性,是因为 ( )

  • A.对象的物质材料一定的客观生活内容
  • B.对象的物质材料本身具有客观实在性
  • C.对象的物质材料是审美意义的体现
  • D.对象的物质材料直接参与人的审美活动
24

8. 审美对象的整体中所包含的各个物质因素应有的关系是 ( )

  • A.具有主导性的统一
  • B.多样的统一
  • C.完全的同一
  • D.完全的差异性
25

9. 事物的某种物质因素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审美的条件是因为 ( )

  • A.物是自给自足的审美体系
  • B.自然给定
  • C.物由天成
  • D.在人的实践中产生
26

7. 审美对象的客观条件是指 ( )

  • A.对象必须具有溶于主体的客观美学表达和意义
  • B.既要有一定的物质属性,且应具有审美价值
  • C.对象的前提必须是一定的客观的现实存在物
  • D.既要有一定的客观丰富性,以及主体的审美投射
27

6. 美学上,人的最高生存状态是 ( )

  • A.主体进入一种澄明之境
  • B.主体拥有无上权威
  • C.主体品格高尚至纯至明
  • D.主体进入审美的状态
28

4. 从审美活动的逻辑过程看,审美体验必将把人引入 ( )

  • A.澄明之境
  • B.道德至境
  • C.智慧至境
  • D.美幻之境
29

5. 澄明之境出现于 ( )

  • A.审美的哲学体验中
  • B.审美的崇高体验中
  • C.审美的优美体验中
  • D.审美的静观体验中
30

2. 审美体验之所以与生活世界具有如此根深蒂固的内在关联,是因为 ( )

  • A.社会性是审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 B.人在根本上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物
  • C.社会性是审美体验的存在方式
  • D.审美体验是人对于世界的映射
31

3. 审美体验的独特性就在于 ( )

  • A.是离开对象作抽象的玄思
  • B.在与对象的倾心交流中进行情感的体悟和价值上的品味
  • C.是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 D.是客体洋溢美的意蕴的结果
32

1. 审美体验作为一种特殊的体验方式 ( )

  • A.与人的世界和实践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 B.与现实世界没有一定的关系
  • C.只与主体的主体性有关
  • D.只与审美理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