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美学(艺术论(二))模拟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1

25. 以下对于鉴赏过程中的“悟”论述正确的是 ( )

  • A.“悟”已经克服了形式符号层
  • B.“悟”是主体的意象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 C.“悟”是主体意识在升华为高度自由的境界
  • D.“悟”是艺术接受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
  • E.“悟”是主体克服了艺术品符号与意义之间的矛盾
14

23. 以下关于接受者的审美对象的论述正确的是 ( )

  • A.是接受者在艺术的形式符号暗示和引导下产生的
  • B.由接受者主体性的参与的
  • C.是在接受者的心理活动中重建生成的艺术意象
  • D.是一种先在的艺术品
  • E.是创作者的暗示和引导下产生的
15

24. 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品”和“悟”的主要区别在于 ( )

  • A.“品”是进一步把握了形式符号层的意义,而“悟”则已经克服了形式符号层
  • B.“品”是指接受者意象的重建过程,“悟”是主体的意象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 C.“品”是具有逻辑性和理性的,而“悟”则是神性和感性的
  • D.“品”是对于所有艺术品而言的,而“悟”仅仅对于宗教作品而言
  • E.“品”是认知能力的提升,而“悟”是人格的完善
16

21. 艺术意象的重建不是艺术家创造的意象的简单复制,是一个能动的再创造过程。艺术接受是艺术接受者主体的意识活动,这是因为 ( )

  • A.意象的再创造是审美对象的接受过程中的生成
  • B.艺术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野”
  • C.接受者只有通过主体性的参与到艺术的图式结构中,使其意象确定下来,才能重建起意象体系
  • D.艺术的创作者与艺术品之间没有关系,艺术的创作者一旦完成了艺术品,就离开了艺术活动
  • E.艺术品是没有意义的,艺术意象的传达直接依靠的是创作者和接受者
17

22. 艺术的鉴赏过程一般有 ( )

  • A.观
  • B.品
  • C.悟
  • D.审
  • E.学
18

19. 戏剧所依赖的媒介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戏剧美的表现也是多样的,原因是 ( )

  • A.各种艺术的媒介和材料都可以合理地运用在戏剧艺术之中
  • B.戏剧既然表现的是一个动态的事件,其结构自然也就具有相应的特点
  • C.戏剧的效果有赖于演职人员的表现
  • D.戏剧必须以表现“三一律”为准则
  • E.戏剧以戏剧文本为最主要的艺术形式
19

20. 接受者必须根据艺术品形式符号的暗示来进行意象的重建,这是因为 ( )

  • A.艺术符号的特殊性,它对其意义的表达是象征与暗示
  • B.接受主体所感受的意象是接受者根据符号提供的意象导向而重建的意象
  • C.接受者不可能完全获得来自于创造者的原始意象
  • D.接受的意象不能完全脱离原有意象的基础,与创造意象基本是相通的
  • E.接受者本身没有独立可循的审美的主体意识
20

18. 对音乐的审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

  • A.声音自身的质量决定着音乐的美感
  • B.声音间的组合关系,各种音色的组合关系也决定着音乐的美
  • C.各种声音按照一定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规范组合起来,就能够塑造出一定的音乐形象
  • D.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必须以表演者的演奏为中介
  • E.从音乐艺术的形态学特征上来说,它是完全动态的艺术
21

17. 以下属于西方画论语域的是 ( )

  • A.线条的质感与韵律
  • B.形式的象征性和组合关系
  • C.色彩的情感性和色彩间的组合关系
  • D.色调与主题的统一
  • E.画得确切与真实
22

16. 对雕塑的审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

  • A.物质材料的审美特性,雕塑对物质材料的选择有更严格的要求
  • B.雕塑能达到的思想意蕴与外在形式的完美统一
  • C.雕塑需要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一瞬间,化静为动
  • D.雕塑所表现的社会意识形态
  • E.雕塑的直观外在与深层内在
23

15. 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

  • A.建筑材料的审美性质
  • B.建筑的形式结构
  • C.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对其艺术上的价值有着直接的影响
  • D.建筑就是凝固的诗和音乐,因此即是空间艺术也是时间艺术
  • E.建筑因其历史性的衰败,其审美价值也日渐削弱
24

14. 艺术家运用熟练的技巧,在审美状态中所创造出的形式,是 ( )

  • A.内容因和形式因在形式符号层次上的分离
  • B.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在形式符号层次上的统一
  • C.创造性和适应性在形式符号层的统一
  • D.内容因和形式因在意象层次上的统一
27

10. 接受者所面对的艺术品是 ( )

  • A.一个拥有独立审美意义的结构
  • B.一个规定了审美趋向的结构
  • C.一个丰富多层次的结构
  • D.一个具有认知作用的结构
29

9. 接受主体的主体性根本上源于 ( )

  • A.不同艺术品的“物化状态”
  • B.不同接受者的“期待视野”
  • C.不同创作者的“理想形象”
  • D.不同主客体的“情景关系”
30

7. 从艺术接受者的角度而言,艺术接受的核心是 ( )

  • A.意象的物化与传达
  • B.意象的传达与构建
  • C.意象的创造与表现
  • D.意象的生成与重建
31

8. 接受主体重建意象时和创作主体构建意象时有哪些相似性 ( )

  • A.都靠其自身的主体意识活动去生成
  • B.都需要艺术意象的符号化和物态化
  • C.都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 D.都是艺术品的状态在起主导作用
32

6. 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时间艺术具有的唯一的特点是 ( )

  • A.有更为普遍的空间感
  • B.有演绎者参与意象的创造
  • C.不需要空间的展现范围
  • D.有更为丰富的意象的传达
33

5. 西方画论的要旨主要是 ( )

  • A.画作的气韵与心理的关系
  • B.内容与形式,以及各种组合关系
  • C.强调物质材料的运用和展开
  • D.注重天人关系的描摹
34

4. 中国古代画论的要旨主要是 ( )

  • A.气韵生动
  • B.线条的质感与韵律
  • C.象征性和组合关系
  • D.情感和色彩的组合关系
35

2. 我们认为以下哪一条艺术分类标准的根据是比较合理的 ( )

  • A.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 C.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 D.艺术作品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
36

3. 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绘画对于物质材料的依赖性大大地减少了,这表明 ( )

  • A.绘画所表现的空间艺术的丰富性大大减弱了
  • B.绘画在艺术表现上的自由度也就随之减弱了
  • C.绘画所表现的空间艺术的丰富性大大增加了
  • D.绘画在艺术表现上的自由度也就随之增强了
37

1. 认为艺术分类的标准是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 )

  • A.完全注重创作主体的意念和艺术创造
  • B.过分注重二元对立,忽视艺术作品内容
  • C.完全按照作品的形式因素来判断,忽视了创作者和接受者
  • D.完全依据接受者的体验于审美来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