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0

25. 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出的“四育”是

  • A.德育
  • B.智育
  • C.体育
  • D.美育
  • E.劳动教育
13

24. 艺术品鉴赏过程包括

  • A.获得文本
  • B.直观感受
  • C.体味作品
  • D.克服空白
  • E.感悟意境
14

23. 意象物态化和物化的直接结果是

  • A.物质实存
  • B.形象个性
  • C.形式符号
  • D.思想内容
  • E.审美对象
15

21. 审美形态的具体内容和生命所在是

  • A.人生样态
  • B.感性凝聚
  • C.审美情趣
  • D.显现
  • E.逻辑分类
16

22. 想象力的两个层面是

  • A.自由
  • B.约束
  • C.先验
  • D.经验
  • E.超验
17

20. 贺拉斯提出的文艺必须具备的特性不包括

  • A.真实性
  • B.形象性
  • C.情感性
  • D.模仿性
19

19. 朱熹提出的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净化”思想的观点是

  • A.虚静
  • B.以物观物
  • C.文以载道
  • D.消融渣滓
20

15. “反思判断力”是从出发去判断事物规律。

  • A.概念
  • B.设想
  • C.历史
  • D.特殊
21

16. 下列哪种学说只是一种心理学上的假设?

  • A.游戏说
  • B.有意味的形式说
  • C.集体无意识说
  • D.表现说
22

17. 艺术品动态结构中的外在过渡层次是

  • A.物质实在层
  • B.意象世界层
  • C.形式符号层
  • D.意境超验层
23

14. 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是通过 与对象建立联系的。

  • A.观察
  • B.感官
  • C.整个身心
  • D.视觉
24

13. 审美经验生成的规律是

  • A.通感规律
  • B.渐进规律
  • C.同化调节律
  • D.三一律
25

10. 审美经验也可能产生功利的效果,从对象角度来看

  • A.接受者有受教育的意愿
  • B.对象是有形式的
  • C.对象的形式是与内容结合的
  • D.审美愉悦不同于一般的生理快感
26

12. 人的五官具有审美能力,根本上是因为

  • A.审美所关涉的是形式
  • B.感觉在实践中获得了社会性
  • C.五官是人与外在接触的通道
  • D.感觉在实践中部分扬弃了生物性
27

11. 作品的超验本质构成了它的

  • A.冥想性
  • B.深沉感
  • C.形而上质
  • D.距离感
28

8. 提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的是

  • A.波德莱尔
  • B.雨果
  • C.罗丹
  • D.兰波
30

7. 鲍姆加登的“美学”,意指

  • A.感性学
  • B.理性学
  • C.艺术学
  • D.美术学
31

6. 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

  • A.异性的吸引
  • B.游戏的冲动
  • 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 D.祭祀的崇拜
32

5. 提出“劳动先于艺术”的是

  • A.达尔文
  • B.恩格斯
  • C.毕歇尔
  • D.普列汉诺夫
33

3. 在现代社会,人被异化,成为了马尔库塞说的

  • A.多向度的人
  • B.单面人
  • C.双重性格的人
  • D.多重性格的人
34

4. 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的生命活动的一种本质特征是

  • A.审美需要
  • B.抽象思维
  • C.审美理想
  • D.认识能力
35

2. 马克思把_________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

  • A.资本主义社会
  • B.社会主义社会
  • C.共产主义社会
  • D.原始社会
36

1. ______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

  • A.自由
  • B.实践
  • C.劳动
  • D.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