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9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3

25. 作为创造主体与接受主体的中介与桥梁,艺术品有以下基本特征

  • A.过渡性
  • B.他律性
  • C.形式符号性
  • D.不稳定性
  • E.开放性
14

23.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是

  • A.感知
  • B.想象
  • C.情感
  • D.回味
  • E.理解
15

22. 下列关于巴赫金的观点,正确的是

  • A.提出狂欢化
  • B.认为生活分为日常生活和狂欢式的生活
  • C.日常生活显示了官方严肃的态度
  • D.狂欢式生活是一种自由解放审美体验
  • E.喜剧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另一种打破秩序、规范的自由体验
17

21. 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

  • A.自我意识
  • B.人自身
  • C.现实的人
  • D.审美的人
  • E.道德的人
18

20. 艺术的本质体现于()中。

  • A.图式化结构
  • B.接受者的心理建构
  • C.意象世界
  • D.创造主体的创造活动
19

18. 在意象的孕育中,主客体的相遇是一种

  • A.不期而至的惊讶
  • B.理念与表象的交流
  • C.因感动、感应而引起的内在情感激荡
  • D.完全的精神升华
20

17. 艺术品的一种外围功能是

  • A.娱乐消遣功能
  • B.商业广告功能
  • C.文化交流功能
  • D.社会干预功能
21

15. 模仿说的主要缺陷是

  • A.忽视了艺术与现实的联系
  • B.忽视了艺术的认识功能
  • C.忽视了艺术的审美特质
  • D.夸大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
22

16. 艺术品结构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过渡依赖于

  • A.物质实在层
  • B.意象世界层
  • C.形式符号层
  • D.意境超验层
23

14. “反思判断力”这个概念的提出者是

  • A.黑格尔
  • B.康德
  • C.尼采
  • D.鲍桑葵
24

13. 康德的“游戏说”的核心在于想象力和知性之间的

  • A.龃龉不合
  • B.协调一致
  • C.似是而非
  • D.互为前提
25

12. “回忆说”在柏拉图的美学理论中涉及审美的

  • A.一般规律
  • B.特殊现象
  • C.不可知性
  • D.虚幻性
28

7. 提出语言符号的意义分为能指和所指的是

  • A.席勒
  • B.索绪尔
  • C.王国维
  • D.巴赫金
29

8. 审美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是

  • A.优美和崇高
  • B.悲剧和喜剧
  • C.丑和荒诞
  • D.中和与极致
30

9. 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

  • A.康德
  • B.席勒
  • C.黑格尔
  • D.托尔斯泰
32

6. 审美发生的基础是

  • A.异性的吸引
  • B.游戏的冲动
  • 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 D.祭祀的崇拜
33

2. 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

  • A.理念论
  • B.先验主体论
  • C.绝对精神论
  • D.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34

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A.意念
  • B.实践
  • C.精神
  • D.物质
35

4. 马克思认为,美感产生于

  • A.劳动实践把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
  • B.动物向人的自然进化过程
  • C.人的本能的升华过程
  • D.人的自我表现的过程
36

1. 在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

  • A.黑格尔
  • B.鲍姆加登
  • C.莱辛
  • D.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