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
兴
- 9
-
审美教育
- 10
-
审美活动无功利
- 11
-
集体无意识说
- A.教育者的主观目的
- B.所使用的媒介手段
- C.受教者的特殊要求
- D.作为其实践基础的审美活动的根本价值
- E.国家的教育方针
- A.民族性
- B.时代性
- C.阶级性
- D.主体性
- E.自由性
- A.博克
- B.康德
- C.亚里士多德
- D.荷加兹
- E.黑格尔
- 15
-
艺术创造的源动力是
- A.艺术素质
- B.艺术经验
- C.艺术趣味
- D.艺术天才
- E.艺术理论
- A.视觉
- B.听觉
- C.嗅觉
- D.味觉
- E.触觉
- A.柏拉图
- B.亚里士多德
- C.康德
- D.席勒
- 18
-
审美活动发生的标志是
- A.美学思想的形成
- B.艺术活动的发生
- C.审美意识的产生
- D.美学学科的确立
- 19
-
蔡元培倡导
- A.“以美育代宗教”
- B.“以德育代宗教”
- C.“以科学代宗教”
- D.“以艺术代宗教”
- A.民族性
- B.当代性
- C.世界性
- D.模糊性
- A.反映关系
- B.模仿关系
- C.感动关系
- D.认识关系
- 22
-
音乐是一种
- A.空间艺术
- B.时间艺术
- C.综合艺术
- D.时空艺术
- 23
-
艺术接受过程的三阶段是
- A.看、想、悦
- B.观、品、悟
- C.感、悟、思
- D.望、受、想
- A.对立关系
- B.一致关系
- C.互补关系
- D.同构关系
- A.色彩的艳丽
- B.形状的奇特
- C.感性形式的和谐
- D.感性形式的整齐
- A.人本主义美学
- B.经验主义美学
- C.实证主义美学
- D.理性主义美学
- A.人的精神活动
- B.劳动
- C.人的日常生活
- D.宗教
- A.主观性
- B.客观性
- C.开放性
- D.想象性
- 29
-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
- A.精力的宣泄
- B.情感的表现
- C.生命的绵延
- D.性欲的升华
- A.思想启迪功能
- B.政治宣传功能
- C.社会干预功能
- D.道德教育功能
- A.康德
- B.布洛
- C.席勒
- D.荣格
- 32
-
审美意象最重要的特征是
- A.思想性
- B.情感性
- C.娱乐性
- D.想象性
- A.形式符号层
- B.意境超验层
- C.意象世界层
- D.物质实在层
- 34
-
审美情境产生于人生的
- A.幸福状态
- B.在场状态
- C.自由状态
- D.癫狂状态
- A.自然境界
- B.天地境界
- C.功利境界
- D.道德境界
- A.1765年
- B.1750年
- C.1745年
- D.17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