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2008年7月自学真题考试卷(0003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1

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的关系是

  • A.情感是想象的原动力
  • B.想象是情感的原动力
  • C.情感对想象有支配作用
  • D.情感是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 E.情感对想象有调节作用
12

艺术意象的主要特征有

  • A.虚拟性
  • B.感性
  • C.想象性
  • D.理性
  • E.思辨性
14

美育的特点与功能包括

  • A.诉诸感性
  • B.潜移默化
  • C.怡情养性
  • D.化性起伪
  • E.寓教于乐
16

现代西方美学流派纷呈,其中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有

  • A.自然主义美学
  • B.语义学美学
  • C.分析美学
  • D.直观主义美学
  • E.解释学美学
20

下列学说中,隐含着灵感理论特点的是

  • A.柏拉图的迷狂说
  • B.席勒的游戏说
  • C.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
  • D.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21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

  • A.先验主体论
  • B.绝对精神论
  • C.理念论
  • D.实践存在论
22

王国维所谓艺术意境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是指

  • A.前者体现“天人合一”的意境,后者体现“天人对立”的意境
  • B.前者说明的是自然的意境,后者说明的是艺术家创造的意境
  • C.前者是“隐我”,后者是“显我”,但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
  • D.前者指自然美中的意境,后者指艺术美中的意境
23

在20世纪初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人物是

  • A.朱光潜
  • B.鲁迅
  • C.梁启超
  • D.蔡元培
25

审美趣味的两重性是指

  • A.个体性与社会性
  • B.相对性与个体性
  • C.社会性与时代性
  • D.相对性与历史性
26

从审美发生学角度看,“劳动说”的明显不足在于

  • A.忽视了人的审美活动中的社会性内容
  • B.过分注重人的审美活动中的社会性内容
  • C.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
  • D.将艺术起源与审美发生学理论相混淆
27

“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忒性存,无痕有味”一语,强调艺术作品的

  • A.感性特征
  • B.理性特征
  • C.情感特征
  • D.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特征
28

所谓“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是艺术接受中的

  • A.观的阶段
  • B.品的阶段
  • C.悟的阶段
  • D.思的阶段
29

诗人贾岛与韩愈的“推”“敲”之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属艺术作品的

  • A.物质实在层的追求
  • B.形式符号层的追求
  • C.意象世界层的追求
  • D.意境超验层的追求
31

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研究倾向是

  • A.“由下而上”的方法
  • B.“由上而下”的方法
  • C.心理学方法
  • D.实证主义方法
32

“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

  • A.维特根斯坦
  • B.亚里士多德
  • C.里普斯
  • D.阿恩海姆
33

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这道出了

  • A.诗歌与优美的关系
  • B.诗歌与崇高的关系
  • C.诗歌与荒诞的关系
  • D.诗歌与丑的关系
34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的标志是

  • A.黑格尔的《美学》
  • B.鲍姆加登的《美学》
  • C.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 D.柏拉图的《理想国》
35

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

  • A.哲学方法
  • B.心理学方法
  • C.伦理学方法
  • D.社会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