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
简述美育的目的。
- 8
-
审美惊异
- 9
-
荒诞
- 10
-
席勒的美育观
- A.接受者的初步感受和意象重建
- B.主体的意象终于升华为意境的感悟
- C.主体意识升华为高度自由的境界
- D.艺术接受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
- E.主体克服了艺术品符号与意义之间的矛盾
- 12
-
审美是一种
- A.理性活动
- B.人生实践
- C.认识活动
- D.高级的人生境界
- E.精神享受
- 13
-
审美态度
- A.模仿说
- B.表现说
- C.有意味的形式说
- D.符号说
- E.载道说
- A.丑
- B.荒诞
- C.优美
- D.崇高
- E.悲剧
- 16
-
美学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是
- A.审美经验
- B.审美意识
- C.审美现象
- D.美学思想
- 17
-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 A.感知
- B.情感
- C.想象
- D.理解
- E.记忆
- 18
-
“小桥流水”使人产生
- A.现实感
- B.优美感
- C.崇高感
- D.壮美感
- A.鲍姆加登
- B.黑格尔
- C.费希纳
- D.康德
- 20
-
悲剧的审美特征在于
- A.通过英雄的毁灭激发悲观的情绪
- B.通过恶人的毁灭激发恐惧的情绪
- C.通过肯定性体验展现否定性价值
- D.通过否定性体验展现肯定性价值
- 21
-
审美形态是对审美对象的
- A.形象描述和感性认识
- B.逻辑归类和理性描述
- C.具体描述和抽象认识
- D.概括描述和复杂认识
- A.社会文化
- B.历史发展
- C.文学艺术
- D.社会实践
- 23
-
艺术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
- A.展示艺术的存在方式
- B.说明艺术的本质
- C.阐述艺术的特征
- D.揭示艺术的规律
- 24
-
艺术天才的形成主要由于
- A.纯粹的自然禀赋
- B.纯粹的后天努力
- C.天助神功
- D.先天的生理心理结构与后天的实践
- 25
-
艺术接受的核心是
- A.意象的物化与传达
- B.意象的传达与构建
- C.意象的创造与表现
- D.意象的生成与重建
- 26
-
“习与性成”说明美育
- A.要注意因势利导
- B.是修身养性的过程
- C.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 D.是率性而为的行为
- A.王国维
- B.严复
- C.蔡元培
- D.陈独秀
- 28
-
“以美启真”指的是
- A.智育对美育起促进作用
- B.美育对智育起促进作用
- C.美育对智育起决定作用
- D.智育对美育起决定作用
- 29
-
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
- A.诉诸感性
- B.潜移默化
- C.能动性
- D.实用性
- 30
-
表现说兴起于
- A.18、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思潮
- B.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 C.德国狂飙突进运动
- D.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
- A.解构主义美学
- B.形式主义美学
- C.符号学美学
- D.表现主义美学
- A.理想状态
- B.基础动力
- C.超验意境
- D.形式符号
- 33
-
“爱屋及乌”现象属于
- A.接近联想
- B.类似联想
- C.对比联想
- D.回忆联想
- 34
-
表现说的主要不足在于
- A.忽视艺术的形式技巧
- B.无视主体的情感
- C.回避艺术与现实的联系
- D.没有突出艺术的政治教化作用
- A.柏拉图
- B.亚里士多德
- C.康德
- D.黑格尔
- A.克罗齐
- B.桑塔亚那
- C.杜威
- D.柏格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