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将外在景物作为个体情感投射对象的内视结构
- B.具有阔大的视野
- C.在一定的审美距离下表现客观外在世界
- D.语调平静、崇高
- E.富于深沉的历史感和史诗般的韵味
- A.《大堰河》
- B.《北方》
- C.《门》
- D.《悬崖边的树》
- E.《归来的歌》
- A.短篇小说《红豆》
- B.散文集《丁香结》
- C.短篇小说《鲁鲁》
- D.长篇小说《三寸金莲》
- E.长篇小说《玫瑰门》
- A.王利发
- B.秦仲义
- C.唐铁嘴
- D.小刘麻子
- E.松二爷
- A.对理想的彻底绝望
- B.希望与绝望的剧烈冲突
- C.对理想的讽刺和愚弄
- D.内心的失落、迷茫和悲哀
- E.在绝望中对人生和民族未来的朦胧而坚定的希望
- A.《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
- B.《法门寺》
- C.《父亲,树木和鸟》
- D.《茶花赋》
- A.《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 B.《哦,香雪》
- C.《鲁鲁》
- D.《棋王》
- A.许钦文
- B.许广平
- C.许杰
- D.许寿裳
- A.《岁月》
- B.《哎,大森林》
- C.《与李贺共饮》
- D.《重读<圣经>》
- A.《同船过渡》
- B.《关汉卿》
- C.《茶馆》
- D.《陈毅市长》
- A.《透明的红萝卜》
- B.《将军族》
- C.《受戒》
- D.《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 A.骆宾基
- B.莫言
- C.陈映真
- D.张贤亮
- A.杨朔
- B.丰子恺
- C.琦君
- D.黄永玉
- A.卢嘉川
- B.曹英
- C.老田头
- D.明海
- A.一篇历史题材小说
- B.一首抒情诗歌
- C.一部历史剧
- D.一篇纪实散文
- A.20世纪80年代末为作者平反前
- B.20世纪70年代“文革”刚刚结束时
- C.20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
- D.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
- A.北戴河的海边
- B.北京大学的校园里
- C.同流亡者一起过年的时候
- D.学联组织的学生集会上
- A.戊戌政变失败
- B.辛亥革命时期
- C.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
- D.抗日战争胜利后
- A.《英雄的故事》
- B.《新声集》
- C.《龙·虎·狗》
- D.《随想录》
- 25
-
《游园惊梦》的故事发生在
-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
-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
- C.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
- D.20世纪四十年代的南京
- A.绿原
- B.艾青
- C.辛笛
- D.冀汸
- 27
-
穆旦所属的诗歌流派是
- A.七月诗派
- B.朦胧诗派
- C.九叶诗派
- D.新边塞诗派
- A.《麦地》
- B.《苹果树下》
- C.《岁月》
- D.《有的人》
- A.书评
- B.读书随笔
- C.笔记
- D.序文
- 30
-
下列作品属于杂文的是
- A.邵燕祥的《<圣经>拟作》
- B.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 C.牛汉的《早熟的枣子》
- D.杨朔《茶花赋》
- A.《双桅船》
- B.《慕尼黑》
- C.《麦地》
- D.《苹果树下》
- A.杨绛的散文《下放记别》
- B.绿原的诗歌《重读<圣经>》
- C.公刘的诗歌《哎,大森林》
- D.曾卓的诗歌《有赠》
- A.散文《拣麦穗》
- B.诗歌《有赠》
- C.诗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 D.散文《早熟的枣子》
- A.20世纪70年代
- B.20世纪60年代
- C.20世纪50年代
- D.20世纪40年代
- 35
-
下列属于台静农的作品是
- A.《巩乃斯的马》
- B.《春天,遂想起》
- C.《记波外翁》
- D.《听听那冷雨》
- A.小通讯员
- B.新媳妇
- C.“我”
- D.卫生员
- A.白先勇
- B.陈映真
- C.洛夫
- D.严歌苓
- A.《李顺大造屋》
- B.《三年早知道》
- C.《神鞭》
- D.《红豆》
- A.朱老巩
- B.朱老明
- C.朱老忠
- D.严志和
- A.王蒙
- B.梁斌
- C.冯骥才
- D.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