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阅读小说《铁》,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学评论短文。要求:

(1)紧紧围绕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来写。

(2)不要写成读后感。

(3)语言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周海亮

红色的铁伏在砧上,任一把大钳夹持,任两把铁锤反复锻打。老铁匠的小锤轻敲上去,如蜻蜓点水,小铁匠的大锤紧跟上来,似巨雷轰顶。柔软的铁像面团般变着形状,灼烫的火星在大锤落下的瞬间如烟花般迸散绽放。几点火光飞溅老铁匠腰间的牛皮围裙,又在霎时熄灭。围裙就像黄褐色的天幕,黑色的星光点点。

炉火熊熊,红和蓝的火焰缠绕交织。小铁匠气喘吁吁,挥锤的胳膊渐渐变得沉重,表情也开始痛苦。老铁匠看看他,停下手里的小锤。歇一歇喝口水,他说,你好像心不在焉。

小铁匠没有搭话。

因为这把刀?老铁匠问他。

小铁匠只好点点头。他用一条黑色的毛巾擦着彤红的脸膛,村里人都说你是汉奸。

还说你是小汉奸?老铁匠面无表情。

那是肯定,小铁匠瞪着老铁匠,干脆我们逃了吧!夜里咱们爷俩……

你觉得能逃出去吗?老铁匠仍然面无表情。

那也不打了!小铁匠把毛巾狠狠地扔到地上,不打能怎样呢?大不了是一死。

不打?老铁匠苦笑,不打铁,我们还是铁匠吗?他站起身,从熊熊炉火中钳出再一次变得柔软的铁,用力按到砧上。儿啊,开锤!

军刀在两个月以后打造完毕。青蓝的刀锋,弧形的刀柄,雕了简洁图案的刀鞘。刀似乎可以斩断目光和阳光,那是一把令人胆寒的好刀。小野小队长按时过来取刀,身边跟着四个持枪的日本兵。他盯着刀,嘴角不停抖动。他问老铁匠,全是铁的?老铁匠说,当然。小野再问,如何?老铁匠说,可试。小野就抽出腰间的军刀,哇哇怪叫着冲上来,一道寒光自上而下,直逼老铁匠。老铁匠微微一笑,手中刀轻轻一迎,“噗”一声响,小野的军刀,便折为两截。

小野向老铁匠翘起拇指,好快的刀!又摆摆手,示意身边的日本兵接过刀。想不到老铁匠却退后一步,说,刀暂时不能拿走。

不能拿走?小野愣住。

不能拿走。老铁匠说,刀柄上还没有刻字。

刻字?

这是规矩。老铁匠说,只有刀柄上刻了字,才算一把刀打造完毕,刀才算有了主人。如果你信得过我,后天过来取刀。

小野想想,再看看老铁匠,再想想,再看看老铁匠,然后点点头。他在一张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递给老铁匠。要刻得和这个一模一样,小野说,能办到吧?

老铁匠笑笑,没问题。

别耍花样啊!

放心!

后天我来取刀!

请!

可是第二天老铁匠就不见了,连同那把削铁如泥的军刀。小野暴跳如雷,他把全村人驱赶到一起,逼他们说出老铁匠的下落。当然没有人说。也许连他们也不知道。也许连小铁匠也不知道。——日本人早在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路口设下重重关卡,老铁匠的突然失踪,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愤怒的小野几次想毙掉小铁匠,可是他终未下手。他们正在村后的山上修筑工事,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位强壮的铁匠。

一个月后的一个夜里,山上的壮丁们突然组织了一次暴动。他们用石块打死四个看守,然后四散而逃。尽管日本人的机关枪哒哒扫个不停,可是最终,还是有三十多人逃了出去。

小铁匠在突围中中弹身亡。据说他是这次暴动的组织者。据说他在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他说,爹告诉我,能屈能伸才是铁。

再后来,日本人就投降了。

多年后他们那栋老房子突然倒塌。在一个雨夜,伴着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人们在听到一声闷响后爬起来看,就惊呆了。

那房子,只剩下一面伫立的墙。

那面墙里,镶着一位伫立的老人。只剩白色骨架的老人。

风雨中,白色骨架岿然不动,似乎他的每块骨头,都闪烁出红和蓝的光泽。

红色像铁锈或者红的炉火。蓝色像刀锋或者蓝的炉火。

白色骨架的手里,紧握着一把刀。军刀。

……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

6

下列属于小说《青春之歌》中的人物是()

  • A.贾湘农
  • B.李宝珠
  • C.戴愉
  • D.普之仁
  • E.王晓燕
8

小说《陶渊明写挽歌》所刻画主人公的性格心理包括()

  • A.清贫自守,鄙视虚名
  • B.厌恶权贵,旷达宁远
  • C.爱憎分明,直言无忌
  • D.超越世事,超越生死
  • E.胸怀天下,壮心不已
9

穆旦的《冬》一诗,表达了作者()

  • A.在政治烟尘中长期蒙难的生命感受
  • B.对历史灾难和现实矛盾的曲折批判
  • C.一代知识分子渴盼正义归来的冀求
  • D.对冬天的咒诅和对春天的向往
  • E.对青春和爱情的热诚歌颂
10

下列作品中,属于悼亡性散文的是()

  • A.《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
  • B.《怀念萧珊》
  • C.《记波外翁》
  • D.《下放记别》
  • E.《庐山面目》
12

具有“藏庄严于诙谐之内,寓绚丽于朴素之中”这种艺术风格的作品是()

  • A.《将军族》
  • B.《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 C.《陈奂生上城》
  • D.《透明的红萝卜》
14

下列作品中,体裁相同的一组是()

  • A.《茶花赋》《社稷坛抒情》《春天》《童年二题》
  • B.《记波外翁》《听听那冷雨》《庐山面目》《北方的河》
  • C.《风云初记》《正红旗下》《台北人》《山民》
  • D.《天山牧歌》《仙人掌》《双桅船》《白玉苦瓜》
15

《鲁鲁》中小狗鲁鲁的故事所发生的年代是()

  • A.抗战前后
  • B.解放前后
  • C.“土改”期间
  • D.“文革”期间
19

“‘牛棚’诗抄第n篇”是一篇作品的副标题,这篇作品是()

  • A.《我》
  • B.《草木篇》
  • C.《有的人》
  • D.《重读<圣经>》
23

《将军族》叙述语调的主要特点是()

  • A.平静而略带冷漠、嘲弄
  • B.热烈欢快
  • C.闲适平和
  • D.简朴雅致
24

下列最能表达《黄鹂——病期琐事》主题意蕴的话是()

  • A.凡事都有自己的极致
  • B.审美,首先要有能够审美的眼睛
  • C.景物一体,是写作散文的极致
  • D.美在一定环境里才能发挥到极致
25

散文《髻》中拒绝使用时髦发油、坚持梳老式发型的是()

  • A.“我”母亲
  • B.“我”姨娘
  • C.“我”
  • D.刘嫂
26

短篇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作者是()

  • A.高晓声
  • B.阿城
  • C.冯骥才
  • D.汪曾祺
27

《〈书海夜航〉二集序》中讲了一个关于僧人与士子对话的故事,这个故事原引自()

  • A.《书海夜航》
  • B.《夜航船》
  • C.《夜航集》
  • D.《书海夜航》二集
28

《相信未来》一诗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 A.排比与反复
  • B.拟人与对话
  • C.反讽与拟人
  • D.排比与反讽
29

孙犁创作的长篇小说是()

  • A.《白洋淀纪事》
  • B.《荷花淀》
  • C.《风云初记》
  • D.《铁木前传》
31

作为重要意象,“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这句话出自()

  • A.《童年二题》
  • B.《拣麦穗》
  • C.《秦腔》
  • D.《苹果树下》
32

下列作家中,属于“七月”派的一组诗人是()

  • A.绿原、冀汸、曾卓
  • B.艾青、曾卓、洛夫
  • C.艾青、绿原、流沙河
  • D.冀汸、公刘、臧克家
33

《双桅船》是一首()

  • A.政治抒情诗
  • B.民谣
  • C.叙事诗
  • D.“朦胧诗”
34

韩东的《山民》是一首()

  • A.政治抒情诗
  • B.叙事诗
  • C.寓言性现代诗
  • D.讽喻性现代诗
35

小说《女房东》所写的故事发生在()

  • A.英国
  • B.美国
  • C.德国
  • D.中国
36

话剧《同船共渡》的作者是()

  • A.老舍
  • B.田汉
  • C.沈端先
  • D.沈虹光
37

在《重读〈圣经〉》一诗中,作者所肯定或同情的《圣经》人物是()

  • A.犹大、耶稣
  • B.彼拉多、马丽娅·马格黛莲
  • C.马丽娅·马格黛莲、耶稣
  • D.彼拉多、摩西
38

下列作品中,诗化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创造空灵蕴藉的艺术境界的是()

  • A.《哦,香雪》
  • B.《在山区收购站》
  • C.《陈奂生上城》
  • D.《棋王》
39

下列作品中,重知识、重趣味、旁征博引、涉古论今,将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的是()

  • A.《社稷坛抒情》
  • B.《茶花赋》
  • C.《黄鹂——病期琐事》
  • D.《听听那冷雨》
40

早年受过佛学思想影响的散文作家是()

  • A.杨绛
  • B.丰子恺
  • C.唐弢
  • D.秦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