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阅读吴伯箫小说《化装》,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论文章。

要求:(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

(2)简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附《化装》原文)

化装

吴伯箫

太阳早已落山。大刘庄吃饭最晚的人家也都收拾了碗筷准备闩门睡觉了.这天晚上比较平静,连喂好了奶的小孩子都乖乖地抱在母亲怀里,听不见半点哭闹的声音。村里唯一还在外面走动的是徐家姑嫂。她俩在街东头正映了朦胧的月光推碾。碾轴发着吱幽吱幽单调深长的声音,显得这乡村的夜晚更加寂静。

月亮是一弯黄金梳样的上弦月。星稀稀的。透过碾盘旁边的槐树枝叶,地下有斑斑驳驳散乱的阴影。偶尔踏过槐影“踢橐踢橐”走过的是贺二叔。他在替炮楼里的敌人.敲梆子。贺二叔是老实人,又是无妻无子的老绝户,敌人看中了他的忠厚,就硬要派定他专门值夜打更。村里隐蔽的抗日政权,也完全同意;为了村里大家的安全和更机密的斗争,都怂恿他干。于是他就夜夜在村里到处转着,每走几步,就“剥,剥,剥”很匀称地敲三下梆子,意思告诉敌人说:“这村里平安无事,‘太君’们安安稳稳地睡觉吧。”若梆子一停被炮楼发觉了,敌人不敢下来也会朝村子里放枪。一一炮楼就在村子西边,离村西头的人家不到半里.贺二叔碰见徐家姑嫂,便问道:“还推碾呀?”两姑嫂回答着:“二叔,操心啊!”像招呼又像叮咛。

“反正大家都是一样。”说着,梆子的声音就慢慢走远了。

可是,忽然村东传来了一阵嘁嘁喳喳的说话声。像什么风吹来的一样,小路上涌现出九个幢幢的人影。

“同志,这是大刘庄吗?”

里边有一个走近碾盘,喘嘘嘘地,开口就这样称呼,这样探问。嫂嫂徐凤,一一村里能干的妇救主任,凭她的机灵和细心,一听陌生人的口音,再打量一下他的身份,心里一亮就完全明白了。注意端详端详那九个客人的装扮,倒一律穿的是八路军崭新的夜行衣。走来问话的那一个还从腰里掏出火链家什来打火抽烟,也满像庄稼人出身的模样。

徐凤一眨眼,不禁惊慌地叫起来:“哎呀!怎么你们八路军敢到这里来?可不得了……”

“我们和鬼子打了一仗嘛!你看看。”

客人说着摸一摸身上。徐风跟着客人的手指看去,的确,月光下的夜行衣上,又是露水又是泥。两条腿竟都像从泥坑里才拔出来似的,裤子被泥水沾污了半截。

“啊,累坏了,给咱们做点饭吃吧。”

客人说得很亲切,很像自家人的口吻。

“可不敢,”徐凤很担心的样子.“要是叫村子里自卫团知道了,非把你们都捆起来不可!你们还是赶快走吧,这里不能停!”

“这一次无论如何要麻烦您了。”客人仿佛很固执.

“那怎么成?我们不能不要命啊!”徐凤更感到为难。

说着,两方面几乎引起争执.“我们吃完了就走,又不是白吃你们的!”徐凤看看摆脱不了,才缓了缓口气说:“好,那么你们跟我家去吧。可是你们别声张,一声张我们可就都没命了。”回头她使一个眼色,吩咐她妹妹说:“二妹,你看着把碾收拾收拾,我陪客人家去。”走了两步,又着重说一句:“箩是刘家的,可别忘了给人家送去”。一一刘家是游击小组长的家。妹妹从嫂子的眼色里知道送箩以外,还应当干些什么。那任务是比收拾碾盘更重要的。这个并不太笨的丫头,等客人刚刚转弯,这里她就先悄悄地到刘家去了。

客人是满意的。进门还再三声明:“绝对不连累你们就是!”

徐凤领着客人,一进门就嚷:

“娘,来了客人啦。”

老太太正坐在炕上做针线呢。听见媳妇的声音,就赶快从炕上下来。透过黯淡的灯光,她看见踏进屋来的客人穿的是一色八路军的夜行衣。她就亲热地说着:“同志,您来啦。”伸手就去拿板凳,招呼让坐。

“娘,”徐凤叫一声,眼睛一转:“客人要吃饭呢。”

“怎么?”听语气,看神情,老太太心里也明白了。“咱可不敢招待八路军。三四个月了,这里连八路军的影子都没有,你们怎么敢到这里来?”

“难道你们不抗日吗?”客人像沉不住气,这样故意追问。

“好我的天,抗日?也得要命呀!”老人家回答的很严正。

“娘,我在碾上已经答应人家做饭了.”徐凤说。

“你答应的你就快做去!”老人家似乎生气了,“不管死活!”一一转过脸来,她又对客人说:“你们吃了饭可要快走,呆在我们家不是玩的。村里报告了楼予上,咱全家可就都完了。”

这家终于招待客人吃了一餐夜饭。

在吃夜饭的时候,外边贺二叔还在继续着敲他的梆子。声音还是一连三下。但是从那九个人进村以后,他敲的已不再那么匀称,“剥,剥一一剥,”声音变成两短一长了。这差别粗听是听不出来的,但村里的游击组员却都懂得。意思是说:“村里有敌人来了,你们赶快到那里集合吧。”

徐凤家里的客人,一顿饭足磨菇了两顿饭的时间。临走徐凤再三告诉他们:“要走,出村东往北拐,走树林旁边那条小路,可不要乱走,附近都是炮楼。”

说话就快下半夜了。大刘庄的游击小组在村北二里地的树林里,已等了很久。但他们没有白等。正像游击小组长所预料的,他们在那里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得了八条枪,活捉了七个俘虏,里边还有两个朝鲜兵。游击组员都是化了装的,穿的是黄绿色的军衣。

快鸡叫了,徐凤家又有人敲门。

“大娘,开门吧。”

徐风的丈夫是游击组员。刚刚回来,正脱着黄绿色军衣,和老婆、妹妹在谈论伏击的经过呢。老太太一下跑进来,对着儿子的耳朵说:“又是那一伙回来了!”徐凤在旁边听了一愣。丈夫却已经一下跳到了靠近大门的屋顶上。只听有两个人在门外嘟哝:

“我说会吃亏吧,你不信。”抱怨的是中国人口音.

“八格!”骂人的是一个鬼子。

屋顶上就大声问道:“谁?”

“八路军。”是门外的回答。

“八路军,”屋顶上一砖头打下去,“九路军我也打!”

只听“哎呀”了一声,又仿佛说了一句:“大大的好的!”一一踉踉跄跄的脚步声就慢慢向大刘庄西头炮楼的方向逃去了。

第二天,大刘庄炮楼里死了一个夜里来的鬼子。那鬼子头部受了重伤。而村北五里外的一个敌人据点里透露出风声:说有一个日本鬼子带着两个朝鲜兵,六个伪军,第一次化装了八路军出去巡夜,探访这一带八路军的活动,和它跟老百姓的关系,准备清剿烧杀。可是天色大亮,只回来了一个伪军。那伪军报告说:“这一带三四个月都没有八路军的影子了。老百姓不敢私通八路,八路军在老百姓家里吃顿饭都不容易……”敌人小队长听了很高兴。

“可是,”伪军继续的报告,又把小队长的高兴打回去了。“我们从大刘庄往回走,却遭了突然的伏击;丢了八条枪,七个人被俘了。我和‘太君’逃出来,想再回大刘庄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动静,不想村里依旧静悄悄的,‘太君’却叫人家当八路打死了!”

小队长听了很气愤,一下子跳起来:“不要说啦!打伏击的穿的是什么衣裳?”

“月亮地里看得清楚,”伪军没敢迟疑,也没敢编造,就据实地说,“穿的和我们队伍一模一样,是黑绿色军装。”

“奇怪,是哪个碉堡的呢?”

小队长纳闷了,像在葫芦里,又像在鼓里。

“皇协军’打了八路的埋伏。”大刘庄一带,口头传说;但到底谁打了谁,老百姓的心里却和徐凤的心里一样,大家都是雪亮雪亮的。

(1944年11月l0日《延安小说卷》下册)

7

歌剧《白毛女》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有

  • A.杨白劳
  • B.黄世仁
  • C.穆仁智
  • D.喜儿
  • E.鲁贵
8

下列作品中属于报告文学的有

  • A.《包身工》
  • B.《老马》
  • C.《山峡中》
  • D.《白马湖之冬》
  • E.《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10

下列各项,符合小说《春蚕》艺术特点的有

  • A.抒发自我,表现浓郁的浪漫激情
  • B.理性描写社会问题,剖析社会本质
  • C.融情于景,极富江浙农村的地方特色
  • D.时代的波澜与现实日常生活完美交织
  • E.散文化与诗化相结合,富有诤情画意
11

小说《九十九度中》使用的艺术手法有

  • A.白描
  • B.心理描写
  • C.蒙太奇
  • D.对照
  • E.全景视角
13

话剧《南归》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情,其舞台背景选取的是

  • A.茜南边陲小镇
  • B.江南农家小院
  • C.东北小村庄
  • D.湘西水边小城
15

话剧《上海屋檐下》以“轰轰然的远雷之声”和孩子们的歌声结尾,所表达的意蕴是

  • A.对宇宙中神秘力量不可言喻的敬畏
  • B.人们冲破灰暗阴霾走向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
  • C.对平淡世俗生活的向往
  • D.对解放区战斗生活的向往
17

话剧《屈原》的结构特点是

  • A.采用横截面式的结构方式
  • B.在戏剧冲突中融入患奸对立、邪不压正等民间隐形结构
  • C.冰糖葫芦式的一人多事
  • D.以散文笔法连缀若干生活片断
18

散文《灵魂的呼号》中,巴金传达出的情感特点是

  • A.舒缓雅致
  • B.平淡冲和
  • C.激越悲痛
  • D.天真烂漫
20

徐志摩诗歌中表达了“人的忏悔”思想的作品是

  • A.《毒药》
  • B.《白旗》
  • C.《婴儿》
  • D.《偶然》
21

诗歌《金黄的稻束》中,“金黄的稻束”这一意象赞颂的是

  • A.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
  • B.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祖母
  • C.作为战斗者和劳动者的父亲
  • D.作为战斗者和劳动者的祖父
22

下列冯至《十四行集》诗句中,歌咏诗人杜甫的是

  • A.“这是你伟大的骄傲/却在你的否定里完成。”
  • B.“不辜负高贵和洁白/默默地成就你的死生。”
  • C.“一切冠盖在它的光前/只照出来可怜的形像。”
  • D.“但你躲避着一切名称/过一个渺小的生活。”
23

诗人阿垅所属的诗歌流派是

  • A.新月派
  • B.九叶派
  • C.现代派
  • D.七月派
24

诗歌《防空洞里的抒情诗》中使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

  • A.对比和反讽
  • B.排比和反复
  • C.设问和重复
  • D.拟人和象征
25

下列各项,带有自传性质、以联想展开铺叙的诗篇是

  • A.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 B.穆旦的《赞美》
  • C.朱湘的《采莲曲》
  • D.冰心的《繁星·七一》
26

诗歌《断章》中以“装饰”一词关联起来的意象是

  • A.桥和河水
  • B.楼和湖水
  • C.明月和窗
  • D.明月和云
27

诗歌《再别康桥》抒发的对康桥的情感是

  • A.惜别与眷恋
  • B.惜别和绝望
  • C.淡漠与疏远
  • D.厌倦和失望
28

诗歌《雨巷》中描绘的人物是

  • A.“我”和妻子
  • B.一群女学生
  • C.“我”和丁香一样的姑娘
  • D.一对恋人
29

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

  • A.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 B.散文美、意境美、建筑美
  • C.音乐美、绘画美、意境美
  • D.节奏美、绘画美、知性美
30

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通过描写一场吵骂闹剧尖锐讽刺国民党兵役制度的腐败,这场闹剧的两个主角是

  • A.邢幺吵吵与黄述泰
  • B.方治国与邢幺吵吵
  • C.方治国与陈新老爷
  • D.邢幺吵吵与陈新老爷
31

小说《寒夜》描写了汪文宣与曾树生的悲剧故事,其结局是

  • A.汪文宣病死,曾树生与儿子相依为命
  • B.汪文宣自杀,曾树生与儿子相依为命
  • C.曾树生孤身回到重庆,得知汪文宣病死
  • D.曾树生病死,汪文宣与母亲相依为命
32

小说《骆驼祥子》中祥子第三次买车用的钱是

  • A.卖掉骆驼所得
  • B.虎妞的积蓄
  • C.虎妞父亲的资助
  • D.拉包月的积蓄
34

小说《金锁记》中长安与长馨的关系是

  • A.同胞姐妹
  • B.同父异母姐妹
  • C.堂姐妹
  • D.表姐妹
39

小说《阿Q正传》中被阿Q称为“假洋鬼子”的人物是

  • A.赵司晨
  • B.钱太爷的儿子
  • C.小D
  • D.举人老爷的儿子
40

最早表现知识分子与产业工人由相互隔膜到相互了解与同情的小说是

  • A.《桃园》
  • B.《沉沦》
  • C.《送报夫》
  • D.《春风沉醉的晚上》
41

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叙述潘先生所遭遇的“难”是

  • A.军阀混战
  • B.国共内战
  • C.日军入侵
  • D.土匪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