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自考模拟试题练习卷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2

23. 叙述动作包含两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故事的 【 】

  • A.时间
  • B.地点
  • C.叙述者
  • D.背景
  • E.接受者
13

24. 总的来说,文学传播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 【 】

  • A.口头传播
  • B.体态传播
  • C.书写传播
  • D.印刷传播
  • E.电子传播
14

25. 文学接受中预备情绪的特征有 【 】

  • A.哲理性
  • B.象征性
  • C.审美性
  • D.朦胧性
  • E.期望性
15

22. 文学形象的系统性是针对 【 】

  • A.艺术世界的有机性而言的
  • B.艺术世界的无机性而言的
  • C.艺术世界的整合性而言的
  • D.不同性质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而言的
  • E.多种形象的合一性而言的
16

21. 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精神文化是指 【 】

  • A.文化心理
  • B.价值观念
  • C.思维方式
  • D.审美趣味
  • E.宗教情绪
17

19.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它最早的源头可上溯到 【 】

  • A.《周易.系辞》
  • B.《庄子.天道》
  • C.《庄子.外物》
  • D.《论衡.乱龙》
18

20. 最早提出“意象应合”原则的学者是 【 】

  • A.严羽
  • B.王国维
  • C.何景明
  • D.王夫之
19

18. 意境的美感特征是 【 】

  • A.情景交融
  • B.虚实相生
  • C.呈现生命律动
  • D.韵味无穷
20

16. 首先提出“情景交融”概念的是 【 】

  • A.王国维
  • B.范唏文
  • C.王夫之
  • D.严羽
22

15. 构成意境论的“两大因素”是 【 】

  • A.意与境
  • B.情与景
  • C.意与情
  • D.情与境
23

13. 西方典型观传人我国的时间是 【 】

  • A.鸦片战争以后
  • B.辛亥革命以后
  • C.五四运动以后
  • D.新中国成立以后
24

14. 文学典型的真实性呈现的艺术魅力,除符合历史的尺度外,还包括 【 】

  • A.环境的真实
  • B.人物语言的真实
  • C.人物性格的真实
  • D.作家人格的真诚
25

12. 文学的写实性形象的至境形态是 【 】

  • A.象征意象
  • B.典型
  • C.意蕴
  • D.意境
29

6. 作家体验过的对象是他的 【 】

  • A.可见物
  • B.可触物
  • C.可听物
  • D.情感物
30

7. 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是 【 】

  • A.文学形象系统
  • B.文学意蕴世界
  • C.文学语言组织
  • D.文学形状世界
34

2. “价值阅读”的意义在于 【 】

  • A.发现文学作品中的价值意义,尤其是文化意义
  • B.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价值意义,尤其是文化意义
  • C.在发现作品中价值意义的同时给予评价
  • D.以评价为主、发现为辅
35

3. 马克思曾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这表明 【 】

  • A.主体的动作是审美的动力
  • B.客体的“美”是审美的对象
  • C.美不是无条件的
  • D.美是文化传统凝结的成果
36

1.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所表达的文化意义是 【 】

  • A.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 B.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 C.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 D.憧憬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