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卷练习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8

30. 活跃于19世纪的文学思潮有( )

  •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自然主义
  • E.象征主义
20

28. 下列精神活动形式与原始艺术的产生有关的是( )

  • A.原始思维及其特征
  • B.认知需求的满足
  • C.审美意识的萌芽
  • D.对理想的追求
  • E.对现实的反抗
21

29.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关系是( )

  • A.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是相平衡的
  • B.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是不相平衡的
  • C.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内,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总是相互平衡的
  • D.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内,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总是不相平衡的
  • E.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内,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既有平衡的一面,也有不平衡的一面
22

27. 巫术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A.爱德华.泰勒
  • B.弗雷泽
  • C.萨洛蒙.赖纳许
  • D.康德
  • E.黑格尔
23

25. 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主要有( )

  • A.印象式批评
  • B.诠释式批评
  • C.评点式批评
  • D.结构主义批评
  • E.神话原型批评
24

26. 人类历史上关于文艺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是( )

  • A.模仿说
  • B.游戏说
  • C.巫术说
  • D.劳动说
  • E.灵感说
25

24. 文学批评的方式具有哪几个方面( )

  • A.感性认识
  • B.形式研究
  • C.审美体验
  • D.理性分析
  • E.价值判断
26

22. 预备情绪的特征有( )

  • A.个人性
  • B.审美性
  • C.朦胧性
  • D.集体性
  • E.期望性
27

23. 审美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哪几方面( )

  • A.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
  • B.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
  • C.认识空间的拓展
  • D.人格境界的提高
  • E.审美能力的提高
28

21. 文学接受者的素质应包括( )

  • A.语言文字能力
  • B.文化基础
  • C.思想水平
  • D.审美能力
  • E.阅读和理解能力
29

20. 文学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 )

  • A.生活
  • B.生产
  • C.传播
  • D.消费
  • E.接受
30

19. 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的源泉问题用的是(  )

  • A.机械唯物.
  • B.辩证唯物论
  • C.历史唯物主义
  • D.反映论
34

15. 符号论的文化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国哲学家( )

  • A.黑格尔
  • B.康德
  • C.歌德
  • D.卡西尔
35

14. 狭义上的文化是指( )

  • A.民族生活的种种方
  • B.人所需要、制作、发明的一切
  • C.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
  • D.人类的符号活动及其产物
37

11. 中国古代的“诗言志”说和“诗缘情”说属于( )

  • A.实用说
  • B.表现说
  • C.客观说
  • D.再现说
38

10.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主要是讲( )

  • A.文学观念变化的道德原因
  • B.文学观念变化的宗教原因
  • C.文学观念变化的哲学原因
  • D.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
41

8. 西方的“寓教于乐”说属于( )

  • A.再现说
  • B.表现说
  • C.实用说
  • D.客观说
42

7.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教化说”属于( )

  • A.再现说
  • B.表现说
  • C.实用说
  • D.客观说
43

5. 在中国古代,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人是( )

  • A.荆浩
  • B.柳宗元
  • C.叶燮
  • D.王夫之
45

3. 提出文学作品存在层次论的是波兰现象学美学家( )

  • A.艾布拉姆斯
  • B.赫拉克利特
  • C.柏拉图
  • D.英加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