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卷练习6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5

47. 作家的体验有如下特性( )

  • A.情感的诗意化
  • B.意义的深刻化
  • C.感受的个性化
  • D.观察的普遍化
  • E.分析的深入化
16

45. 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文化被分为的三个层面是( )

  • A.物质文化
  • B.制度文化
  • C.政治文化
  • D.饮食文化
  • E.精神文化
17

46.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包括( )

  • A.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 B.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
  • C.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 D.从文学反映生活的形式看,需假定性又需真实性
  • E.从作品的构成来看,既需有思想性又需有艺术性
18

42. 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主要文学观念有( )

  • A.再现说
  • B.实用说
  • C.独立说
  • D.客观说
  • E.体验说
19

43. 英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 )

  • A.物质设备
  • B.精神方面的文化
  • C.语言
  • D.社会组织
  • E.社会生活
20

44. 我国著名近代学者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 A.精神生活方面
  • B.社会生活方面
  • C.物质生活方面
  • D.社会组织方面
  • E.政治生活方面
21

40. 在文艺的起源问题上,最早提出游戏说理论的是( )

  • A.康德
  • B.席勒
  • C.斯宾塞
  • D.弗雷泽
22

41. 现代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由下列几个层面构成( )

  • A.语音层
  • B.意义单元层
  • C.再现的客体层
  • D.图式化的外观层
  • E.形而上学层
23

37. 司空图在他的《诗品》中把诗歌的风格分为( )

  • A.两种
  • B.八种
  • C.十九种
  • D.二十四种
24

39. 开创结构主义批评方法先河的是( )

  • A.休姆
  • B.理查兹
  • C.弗莱
  • D.普洛普
25

38. 一个好的文学批评家能够( )

  • A.跳过审美体验阶段,而对作品进行评价
  • B.通过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而评价作品
  • C.以发达的美学感受来弥补思想能力的不足
  • D.越过一般的接受过程来审视作品
26

36. 曹丕“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关注的是风格要素中的( )

  • A.独特的言语形式
  • B.作家的创作个性
  • C.内容与形式
  • D.读者感受
28

34. 体现作家创作个性的语体称为( )

  • A.抒情语体
  • B.叙述语体
  • C.对话语体
  • D.自由语体
29

33. 西方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 )

  • A.浪漫主义
  • B.古典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30

32. 鲁迅说:“有害的文学的铁栅是什么呢?批评家就是。”这句话说明了( )

  • A.作家对接受者的影响
  • B.文学作品对接受者的影响
  • C.文学批评家对接受者的影响
  • D.作者对批评家的影响
31

31. 古典主义抒情原则的灵魂是( )

  • A.理性主义
  • B.感性主义
  • C.直抒胸臆
  • D.交互感应
33

28. 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 )

  • A.显露情感
  • B.投射情感
  • C.表现情感
  • D.传达情感
34

29. 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是( )

  • A.理性对情感具有绝对的优先性
  • B.“发乎情,止乎礼”
  • C.情感的自然流露和直抒胸臆
  • D.表现心灵的感应
35

26. 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 )

  • A.语法、逻辑、修辞
  • B.声调、语调、情调
  • C.词法、句法、篇法
  • D.字法、词法、句法
36

25. 林语堂认为“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 )

  • A.中国文学的主题
  • B.中国文学的母题
  • C.中国文学的美
  • D.中国文学的文体
39

23. 作家个体体验的首要特征是( )

  • A.情感的诗意化
  • B.意义的深刻化
  • C.感受的个性化
  • D.诗意的超越化
41

22. 当今文艺学对“文本”的一般理解是( )

  • A.以文为本
  • B.修改前的初稿
  • C.成为书本的文字
  • D.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42

20. 最古老的一种艺术起源理论是( )

  • A.模仿说
  • B.巫术说
  • C.游戏说
  • D.劳动说
43

19. 马克思认为文学的高度发展有时不是出现在经济繁荣时期,而是出现在经济落后时期,这种现象表明了( )

  • A.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 B.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没有关系
  • C.艺术发展不必以物质发展为基础
  • D.艺术发展只依循自身的发展规律
44

18. 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叫做( )

  • A.创作冲动
  • B.创作动机
  • C.创作构思
  • D.创作经验
46

16. “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A.康德
  • B.黑格尔
  • C.姚斯
  • D.理查兹
47

17. 较早对模仿说进行系统论述的人是:( )

  • A.苏格拉底
  • B.贺拉斯
  • C.达.芬奇
  • D.亚里士多德
48

14. 杜甫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这两句诗强调了( )

  • A.文学发展中的革新性
  • B.只要学习古人就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 C.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
  • D.文学形式的稳定性
50

11. 隐在叙述者进行叙述的最典型的例子是( )

  • A.小说
  • B.散文
  • C.剧本
  • D.诗歌
51

12. 构成抒情作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 )

  • A.意与境浑
  • B.真情实感
  • C.客观真实
  • D.典型环境
52

8. 西方传统上的“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 )

  • A.诗歌、小说和剧本
  • B.诗歌、小说和散文
  • 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
  • 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
54

9. 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 )

  • A.情节
  • B.情景
  • C.故事
  • D.场景
55

6. “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出自( )

  • A.《周易.系辞》
  • B.《庄子》
  • C.《论语》
  • D.《论文偶记》
56

7. 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 )

  • A.故事时间的长短
  • B.叙述语言的长短
  • C.叙述节奏的快慢
  • D.叙述时距的变换
57

4. 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 )

  • A.黑格尔
  • B.希尔特
  • C.歌德
  • D.席勒
58

5. 司空图主张“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在意境创造中一般表现为( )

  • A.情景相生
  • B.情中见景
  • C.景中藏情
  • D.情景并茂
61

2. 狭义的文化的涵义指( )

  • A.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
  • B.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
  • C.人类的符号活动及其产
  • D.人所需要、制作和发明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