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全国自考《文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1

郑板桥认为艺术创作的过程是()

  • A.纸上之竹
  • B.自然之竹
  • C.手中之竹
  • D.眼中之竹
  • E.心中之竹
12

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认为,“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是指()

  • A.审美的方法
  • B.哲学的方法
  • C.实际的方法
  • D.科学的方法
  • E.理论的方法
14

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是()

  • A.接续
  • B.同化
  • C.顺应
  • D.违逆
  • E.接受
15

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有()

  • A.内指性
  • B.陌生化
  • C.音乐性
  • D.熟悉性
  • E.规律性
17

在叙事性文学文本中,故事中的典型行动序列有()

  • A.首尾接续式
  • B.前后接应式
  • C.左右并联式
  • D.中间包含式
  • E.中间埋伏式
18

英加登认为“形而上特质”只有某些文本才会具有,而这些文本指的是()

  • A.“恐怖的文学”
  • B.“荒诞的文学”
  • C.“伟大的文学”
  • D.“经典的文学”
19

西方对文艺理论的贡献是()

  • A.意象
  • B.意境
  • C.典型
  • D.性格
20

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没有音乐感就不能听音乐
  • B.审美主体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 C.要加强音乐教育
  • D.音乐美并不客观存在
21

“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A.苏珊·朗格
  • B.立普斯
  • C.克莱夫·贝尔
  • D.布洛
24

按照福斯特的分类,具有多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属于()

  • A.扁平人物
  • B.表意型人物
  • C.圆形人物
  • D.典型人物
25

主张和提倡“陌生化”观点的是()

  • A.接受美学批评
  • B.俄国形式主义批评
  • C.结构主义批评
  • D.社会批评
26

以诠解词句、阐释原意为主的批评方式是()

  • A.印象式批评
  • B.诠释式批评
  • C.评点式批评
  • D.随意式批评
27

文学作品指的是()

  • A.文学文本
  • B.未经读者阅读的文学文本
  • C.读者已经阅读的文学文本
  • D.文学语言
28

“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这种“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出自()

  • A.泰勒《原始文化》
  • B.弗雷泽《金枝》
  • C.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
  • D.维柯《新科学》
29

刘勰说的“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指的是()

  • 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
  • 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
  • C.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 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
30

宣称作者之死是现代文学阅读活动起点的是()

  • A.约翰·巴思
  • B.科勒
  • C.罗兰·巴尔特
  • D.詹姆逊
31

提出“气盛言宜”的是()

  • A.杜甫
  • B.柳宗元
  • C.孟子
  • D.韩愈
32

戏剧起源于()

  • A.史诗
  • B.宗教
  • C.神话
  • D.巫术
35

“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 A.姚斯
  • B.爱德华·布洛
  • C.英加登
  • D.伊瑟尔
36

提出“童心”说的明代学者是()

  • A.李贽
  • B.袁宏道
  • C.金圣叹
  • D.叶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