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教育学(00442)模拟试卷18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3

28. 某校初三语文课上,老师和同学们正在解读鲁迅作品《孔乙己》。一位同学说:“文章最后一段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中的‘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请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老师说:“对!这个问题提得好,的确是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甲:“‘大约’是修饰‘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子的,而‘的确’只是修饰‘死了’这个词的,它们修饰的范围不同,所以并不矛盾。” 学生乙:“我们曾经学过,一个病句不但要看它是否有语法错误,还要看它是否符合语言习惯。任何人一看这句话,都会觉得不通顺的。”(同学们都笑了) 学生丙:“鲁迅是个大文豪,他也懂得这个道理,可是为什么还要这样写呢?”(同学们大笑) 学生丁:“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大约’是因为孔乙己已经死了那么多年,没有人知道他死的消息,人们只能根据推测来判断,而推测的根据是孔乙己一生的遭遇,说明他的死是带有必然性的,所以要在后面用‘的确’这个词。叉因为孔乙已很穷,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所以他死了也没有人知道得那么确切,作者只能用‘大约’以表示强调。”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后,老师说:“刚才同学们发言很踊跃,讲的也很有道理。好,下面我们继续学习。”问题:这位教师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请结合案例进行评析。

14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 )

  • A.1993年
  • B.1995年
  • C.1996年
  • D.1998年
15

14. 对应于常模参照性测验和标准参照性测验,评价可分为 ( )

  • A.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
  • B.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 C.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 D.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6

13. 在单元教学过程中,为了调控、改进教学工作而进行的测验是 ( )

  • A.安置性测验
  • B.标准化测验
  • C.教师自编测验
  • D.形成性测验
17

11.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 ( )

  • A.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 B.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 C.协调好各任课教师的关系
  • D.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21

6. 卢梭主张的教育目的论属于 ( )

  • A.个人本位论
  • B.教育无目的论
  • C.神学教育目的论
  • D.社会本位论
22

8. 我国现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主体是 ( )

  • A.学校、社区、家庭
  • B.校长、教师、学生
  • C.中央、省市、县区
  • D.国家、地方、学校
23

7.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层次是 ( )

  • A.超越性功能
  • B.启发性功能
  • C.享用性功能
  • D.教育性功能
24

4. 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特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 ( )

  • A.因材施教
  • B.循序渐进
  • C.关注个性发展
  • D.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25

5.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 ( )

  • A.创造性
  • B.示范性
  • C.艰巨性
  • D.长期性
26

2.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 ( )

  • A.中国
  • B.希腊
  • C.埃及
  • D.巴比伦
27

3. 在中国教育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采用“六三三制”的学制是 ( )

  • A.壬戌学制
  • B.壬子一癸丑学制
  • C.壬寅学制
  • D.癸卯学制
28

1. 在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是 ( )

  • A.洛克
  • B.赫尔巴特
  • C.卢梭
  • D.裴斯泰洛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