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学前教育学考前模拟卷6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3

29. 夸美纽斯的主要著作是 ( )

  • A.《母育学校》
  • B.《童年的秘密》
  • C.《人的教育》
  • D.《林哈德与葛笃德》
14

28. 在社区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

  • A.幼儿园
  • B.家长学校
  • C.托儿所
  • D.玩具图书馆
15

30.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育家是 ( )

  • A.蒙台梭利
  • B.维果斯基
  • C.杜威
  • D.裴斯泰洛齐
16

27. 保育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是 ( )

  • A.合作精神
  • B.爱心
  • C.教育意识
  • D.操作技能
17

26. 不属于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主要形式的是 ( )

  • A.咨询活动
  • B.家长学校
  • C.家长接待日
  • D.巡回辅导班
19

25. 幼儿开始理解行为的规则的年龄班是 ( )

  • A.小班
  • B.中班
  • C.大班
  • D.学前班
20

23. 一个星期或者几天要达到的目标是 ( )

  • A.短期目标
  • B.中期目标
  • C.活动目标
  • D.长期目标
21

22. 未来幼儿园的发展趋向是 ( )

  • A.幼儿的全面发展
  • B.托幼一体化
  • C.以质量求生存
  • D.建立普惠园
22

21. 婴儿时可以提供促进爬的玩具的年龄是 ( )

  • A.3个月
  • B.5个月
  • C.7个月
  • D.9个月
23

19.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 ( )

  • A.教育儿童
  • B.保护儿童
  • C.尊重儿童
  • D.了解儿童
24

20. 早期教育能够发掘儿童潜在的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和 ( )

  • A.艺术素质
  • B.科学素质
  • C.个性素质
  • D.社会性素质
25

18. 不属于家庭的教育功能的是 ( )

  • A.繁衍后代功能
  • B.教导基本的生活技能
  • C.指导生活目标
  • D.培养社会角色
26

16. 儿童能单独在不同情景中,同样能够按照群体规范表现稳定的亲社会行为属于角色扮演法的 ( )

  • A.认同阶段
  • B.内化阶段
  • C.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阶段
  • D.练习阶段
27

17. 通常与精神环境体验法结合起来使用的是 ( )

  • A.角色扮演法
  • B.移情法
  • C.发泄法
  • D.语言法
28

14. 会直接影响到综合性原则在幼儿园实施效果的因素是 ( )

  • A.儿童的学习热情
  • B.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 C.教师素质的高低
  • D.幼儿园课程的内容
29

15. 各种教育活动中示范性最强的一种直观形象法是 ( )

  • A.观察法
  • B.演示法
  • C.范例法
  • D.示范法
30

11. 不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 )

  • A.角色游戏
  • B.结构游戏
  • C.表演游戏
  • D.智力游戏
31

13. 以儿童的发展为核心,以健康发展为终极目的,其中为评价标准是 ( )

  • A.独立自主性
  • B.发展适宜性
  • C.保教结合
  • D.活动性
32

12. 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是 ( )

  • A.开阔眼界
  • B.社会性发展
  • C.智力发展
  • D.认知发展
33

10. 提出“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的是 ( )

  • A.陶行知
  • B.张雪门
  • C.陈鹤琴
  • D.梁漱溟
34

9. 皮亚杰将游戏分为四类:练习性游戏、有规则的游戏、构造游戏和 ( )

  • A.角色游戏
  • B.表演性游戏
  • C.象征性游戏
  • D.平行游戏
36

6. 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的启蒙时期是 ( )

  • A.新生儿期
  • B.乳儿期
  • C.婴儿期
  • D.幼儿期
37

8. 倡导爱的教育是 ( )

  • A.裴斯泰洛齐
  • B.卢梭
  • C.夸美纽斯
  • D.蒙台梭利
38

4. 文化传播的前提、动力和重要途径是 ( )

  • A.广义的教育
  • B.媒体
  • C.精神环境
  • D.政治
39

5. 个体发展的条件是 ( )

  • A.先天因素
  • B.家庭因素
  • C.后天因素
  • D.教育因素
40

2. 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是 ( )

  • A.遗传
  • B.环境
  • C.教育
  • D.生产
41

1. 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 ( )

  • A.教育内容
  • B.教育者
  • C.教育的物质资源
  • D.受教育者
42

3. 提高劳动生产率必要因素是 ( )

  • A.物质环境
  • B.人口因素
  • C.现代教育
  • D.政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