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学前教育学考前模拟卷10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3

30. 教育家卢梭提出的教育方法是 ( )

  • A.自然后果法
  • B.教学做合一
  • C.整个教学法
  • D.发现式教学法
14

29. 认为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属于 ( )

  • A.人本位的儿童观
  • B.社会本位的儿童观
  • C.神本位的儿童观
  • D.教育本位的儿童观
15

26. 我国开始各地相继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制度的时间是 ( )

  • A.1994年1月1日
  • B.1995年1月1日
  • C.1996 年1月1日
  • D.1997年1月1日
17

28. 儿童接受社会化教育的起点是 ( )

  • A.家庭
  • B.社区
  • C.托儿所
  • D.幼儿园
18

25. 幼儿交往能力的源泉是 ( )

  • A.玩具
  • B.游戏
  • C.教师
  • D.丰富的感性知识
19

24. 操作墙面的设置要适合 ( )

  • A.幼儿的身高
  • B.教师的身高
  • C.家长的身高
  • D.统一的要求
20

22. 人生的早期阶段,儿童学习是通过 ( )

  • A.操作
  • B.课程
  • C.游戏
  • D.声音
22

21. 婴儿快乐和兴趣的源泉是 ( )

  • A.社会生活
  • B.玩具
  • C.游戏
  • D.成人的感情态度
23

20. 1980年颁发托儿所工作的依据是 ( )

  • A.《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B.《幼儿园工作规程》
  • C.《城市托儿所工作条例》(试行草案)
  • D.《教师资格条例》
24

18. 将行为要求和培养能力结合在一起极有效的教育方法的讨论是 ( )

  • A.感受、对比性问题的讨论
  • B.解难性问题的讨论
  • C.判断性问题的讨论
  • D.结论性问题的讨论
26

16. 不属于直观形象法内容的是 ( )

  • A.观察法
  • B.演示法
  • C.个案法
  • D.示范法
27

17. 最为科学的育儿教育方法是 ( )

  • A.直观形象法
  • B.移情法
  • C.行动操练法
  • D.游戏化方法
28

14. 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首要技能是 ( )

  • A.动作技能
  • B.审美技能
  • C.感觉技能
  • D.交流技能
29

13. “安静”训练的内容包括:控制肌肉训练,控制呼吸训练,最高层次的心态训练和( )

  • A.控制动作训练
  • B.控制心理训练
  • C.控制声音训练
  • D.控制听觉训练
30

15. 记忆的内容包括运动记忆和 ( )

  • A.头脑记忆
  • B.活动记忆
  • C.劳动记忆
  • D.动作记忆
32

11. 齿轮玩具和拼图属于 ( )

  • A.积木区
  • B.操作区
  • C.木工区
  • D.科学区
33

9. 皮亚杰认为婴儿出现最初的感觉运动智力活动是在( )

  • A.5~7个月
  • B.7~9个月
  • C.10~12个月
  • D.12~14个月
34

10. 儿童逐渐开始游戏活动是在( )

  • A.1岁
  • B.2岁
  • C.3岁
  • D.4岁
35

8. 洛克1693年出版的教育论著是( )

  • A.《童年的秘密》
  • B.《母育学校》
  • C.《教育漫话》
  • D.《爱弥儿》
36

6. 先天因素中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

  • A.遗传
  • B.生长
  • C.发育
  • D.成熟
37

7. 古希伯来人的幼儿教育一般分为家庭教育时期和 ( )

  • A.会堂教育时期
  • B.学校教育时期
  • C.宫廷教育时期
  • D.社会教育时期
38

5. 强调后天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否定了遗传作用的是 ( )

  • A.遗传决定论
  • B.环境决定论
  • C.遗传素质
  • D.个体决定论
39

4. 对教育制度的改革起定向和支持作用的是 ( )

  • A.经济发展水平
  • B.政治
  • C.环境
  • D.文化
40

3. 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因素是 ( )

  • A.政治水平
  • B.人口水平
  • C.经济发展水平
  • D.环境水平
41

2. 教育的宏观功能是指 ( )

  • A.增进社会文明
  • B.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 C.促进世界进步
  • D.促进社会发展
42

1. 狭义教育指 ( )

  • A.自我教育
  • B.通过媒体形式获得知识的教育
  • C.广义教育中的学校教育
  • D.人与人之间联系培养人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