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
简述教育评估实施的程序。
- 11
-
评估性督导
- 13
-
教育督导
- 14
-
典型调查
- 15
-
顺序效应
- 16
-
相对评估
- A.领导地方督学机构
- B.在视导后帮助中小学改进工作
- C.设立于教育科学部之外
- D.侧重于为政策形成提供信息
- A.以指导为主,监督为辅
- B.以监督为主,指导为辅
- C.监督、指导并重
- D.有监督,无指导
- A.一周
- B.三个月
- C.半年
- D.一年
- A.1642年
- B.1839年
- C.1870年
- D.1902年
- A.视导员
- B.主任督学
- C.助理督学
- D.督学
- A.加强结果反馈职能
- B.加强指导职能
- C.加强决策咨询职能
- D.加强监督职能
- A.中共中央
- B.全国人大常委会
- C.国务院
- D.教育部
- A.1906年清朝廷建立学部,并内设视学官
- B.1909年清朝廷颁布《视学官章程》
- C.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视学规程》
- D.1918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省视学规程》和《县视学规程》
- A.成人及高龄者教育
- B.职业技术教育
- C.中小学教师培训
- D.举办特殊教育学校
- A.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 B.鉴定学校的办学水平
- C.为学校的撤并决策提供依据
- D.为政府向学校投放教育经费提供依据
- A.省级教育工作的评估
- B.市级教育王作的评估
- C.县、乡级教育工作的评估
- D.村级教育工作的评估
- A.泰勒模式理论
- B.CIPP模式理论
- C.应答模式理论
- D.行为目标模式理论
- A.加权综合测评法
- B.评语鉴定法
- C.评等评分法
- D.积分测评法
- A.为教师的奖惩提供依据
- B.在学校建立自评制度
- C.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善
- D.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鉴定
- A.一致性原则
- B.独立性原则
- C.完备性原则
- D.可测性原则
- A.自尊心理
- B.先人为主心理
- C.类群心理
- D.附和权威心理
- A.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估
- B.知识、分析、领会、综合、应用、评估
- C.知识、分析、综合、领会、应用、评估
- D.知识、领会、分析、应用、综合、评估
- A.方向性原则
- B.科学性原则
- C.可行性原则
- D.促进性原则
- A.一个国家只能有一种教育价值观念
- B.社会存在着多元价值观念,国家没有必要确定国家的教育价值观
- C.国家教育价值观与社会多元价值观相互独立存在
- D.社会多元价值观应在国家教育价值观引导下,成为国家总教育价值观的有益补充
- A.诊断性评估
- B.终结性评估
- C.他人评估
- D.自我评估
- A.评估者
- B.被评估者
- C.旁观者
- D.评估者与被评估者
- A.泰勒
- B.斯塔弗尔比姆
- C.斯克里芬
- D.斯塔克
- A.终结性评估
- B.诊断性评估
- C.形成性评估
- D.外在评估
- A.泰勒
- B.克龙巴赫
- C.斯塔弗尔比姆
- D.辰见敏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