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
达特茅斯诉讼案
- 5
-
公立学校运动
- 7
-
党化教育
- 8
-
亚里士多德
- 9
-
《五经正义》
- 10
-
监生历事制
- A.1616年
- B.1626年
- C.1636年
- D.1646年
- A.英国
- B.法国
- C.美国
- D.日本
- A.贺拉斯·曼
- B.帕克
- C.杜威
- D.华虚朋
- A.英国
- B.法国
- C.德国
- D.美国
- A.13、l4世纪
- B.14、15世纪
- C.15、16世纪
- D.16、17世纪
- A.德国
- B.法国
- C.英国
- D.俄国
- A.德国
- B.英国
- C.法国
- D.美国
- A.洪堡德
- B.路德
- C.费希特
- D.赫尔巴特
- A.《雄辩术原理》
- B.《理想国》
- C.《大教学论》
- D.《教育漫话》
- A.古希腊
- B.古埃及
- C.古罗马
- D.古印度
- A.英国人
- B.法国人
- C.德国人
- D.美国人
- A.与生产劳动相联系
- B.与军事斗争相联系
- C.与社会实际相联系
- D.儿童生活相联系
- A.书吏学校
- B.宗教学校
- C.职宫学校
- D.宫廷学校
- A.学前教育
- B.初等教育
- C.中等教育
- D.高等教育
- A.教育行政化
- B.教育学术化
- C.教育专业化
- D.教育科学化
- A.壬寅学制
- B.癸卯学制
- C.壬子一癸丑学制
- D.壬戌学制
- A.聘任官
- B.委任官
- C.简任官
- D.选任官
- A.清朝初期
- B.清朝末期
- C.北洋政府时期
- D.国民政府时期
- A.顾炎武
- B.黄宗羲
- C.颜元
- D.阮元
- A.学生中举人数
- B.学术研究成果
- C.工作勤惰状况
- D.思想道德表现
- A.庆历兴学
- B.熙宁兴学
- C.元丰兴学
- D.崇宁兴学
- A.《急就篇》
- B.《太公家教》
- C.《千字文》
- D.《蒙求》
- A.太常
- B.教谕
- C.长史
- D.提学
- A.察举制度
- B.督导制度
- C.视学制度
- D.中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