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
33. 双联签名
- 11
-
32. 明文
- 12
-
31. Extranet
- A.加密算法的应用
- B.证书信息和对象格式
- C.购买信息和对象格式
- D.认可信息和对象格式
- E.划账信息和对象格式
- A.验证者正确识别合法示证者的概率极大化
- B.可传递性
- C.计算有效性
- D.通信有效性
- E.秘密参数安全存储
- 20
-
21.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数据加密是保证安全通信的手段
- B.无条件安全的密码体制是理论上安全的
- C.计算上安全的密码体制是实用的安全性
- D.目前已知的无条件安全的密码体制都是不实用的
- E.目前还没有一个实用的密码体制被证明是计算上安全的
- A.设备间的地面面层材料应能防静电
- B.设备问室温应保持在10℃到20℃之间
- C.机房内的尘埃要求低于0.5 m
- D.设备问应采用UPS不问断电源
- E.防雷接地可单独接地或同大楼共用接地体
- A.可控性
- B.安全设备自身的安全性
- C.连接的完整性
- D.连接机密性
- E.报警功能
- A.1
- B.2
- C.3
- D.4
- A.管理所辖受理点用户资料
- B.受理用户证书业务
- C.管理本地用户资料
- D.向受理中心或RA中心申请签发证书
- A.独立运行的程序
- B.客户端程序
- C.浏览器的插伺
- D.单独的浏览器
- A.加密方式
- B.商家认证
- C.协议
- D.消息
- A.持卡人
- B.网上商店
- C.银行
- D.认证中心
- A.数字信封
- B.时间戳
- C.数字签名
- D.混合加密系统
- A.政策审批机构
- B.证书使用规定
- C.单位注册机构
- D.交叉证书
- A.政策审批机构
- B.证书使用规定
- C.单位注册机构
- D.交叉证书
- A.电话申请
- B.Web申请
- C.E-Mail申请
- D.到认证机构申请
- A.服务器
- B.密钥
- C.时钊
- D.用户
- A.CA服务器
- B.注册机构RA
- C.LDAP服务器
- D.数据库服务器
- A.3
- B.4
- C.5
- D.6
- A.2
- B.3
- C.4
- D.5
- A.InternetVPN
- B.AccessVPN
- C.ExtranetVPN
- D.IntranetVPN
- A.引导型病毒
- B.文件型病毒
- C.恶性病毒
- D.良性病毒
- A.L2F
- B.IKE
- C.PPTP
- D.GRE
- A.global.h
- B.global.c
- C.md5.h
- D.md5.c
- A.替换加密法
- B.转换加密法
- C.单表置换密码
- D.多字母加密法
- A.DES
- B.AES
- C.IDEA
- D.RD-5
- A.A级
- B.B级
- C.C级
- D.D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