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34. 乘数
- 8
-
35. 消费结构
- 10
-
32. 持有期收益
- 11
-
33. 个人信用制度
- A.经济的高速发展
- B.经济处于起飞阶段
- C.有广阔的出口市场
- D.投资规模大
- E.货物供给量充足
- 13
-
31. 替代效应
- A.个人消费
- B.群体消费
- C.集体消费
- D.单位消费
- E.公共消费
- 15
-
27. 社会保障包括
- A.劳动救济
- B.社会救济
- C.社会保险
- D.增加福利
- E.社会福利
- A.质押
- B.第三方担保
- C.保险
- D.资产抵押
- E.福利
- A.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 B.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风俗和消费习惯
- C.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消费方式有所有同
- D.不同的文化环境,人们表现不同的消费偏好
- E.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消费习惯会不同
- A.消费
- B.损耗
- C.负的效应
- D.风险
- A.法律手段
- B.生产力水平
-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D.生产能力
- A.减少工作时间
- B.家务劳动的机械化
- C.减少劳动的空间
- D.家务劳动的个人化
- A.消费政策
- B.经济发展水平
- C.生产状况
- D.人口数量
- A.消费的技术方式
- B.消费的自然方式
- C.消费的社会方式
- D.以上三个都是
- A.福利化原则
- B.计划性
- C.供给性
- D.保障原则
- A.希尔
- B.凯恩斯
- C.安尼
- D.安多
- A.收入比较高
- B.消费比较高
-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较高水平
- D.人均消费水平较高
- A.冻结工资
- B.增税
- C.减税
- D.提高再贴现率
- A.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
- B.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
- C.刺激消费
- D.增加个人收入水平
- A.变数作用
- B.平衡作用
- C.稳定作用
- D.拉动作用
- A.总需求
- B.总成本
- C.收入总值
- D.消费限值
- A.人才收获
- B.货币收益
- C.成本投入
- D.福利收益
- A.私人占有制
- B.计划经济体制
- C.市场经济体制
- D.资本积累
- A.劳动力参与率
- B.劳动生产率
- C.劳动力指标
- D.生产率指标
- A.即时年金
- B.普通年金
- C.期末年金
- D.现期年金
- A.使用权
- B.收益
- C.占有权
- D.处分权
- A.商品价格高低
- B.消费水平高低
- C.储蓄对利率的反应
- D.惠顾动机
- 36
-
8. 社会保障计划是一种
- A.税收政策
- B.储蓄账户
- C.税收计划
- D.消费政策
- A.效益
- B.需求
- C.供应
- D.效用
- A.理智动机
- B.信任动机
- C.感情动机
- D.惠顾动机
- A.大于1
- B.等于l
- C.小于1
- D.等于0
- A.负商品
- B.正常商品
- C.非正常商品
- D.消费品
- A.示范性
- B.习惯性
- C.不可逆性
- D.效用最大化
- A.效用最大化原则
- B.习惯性原则
- C.不可逆性原则
- D.示范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