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
消费服务社会化
- 9
-
生命周期假定
- 10
-
劳动供给弹性
- 11
-
消费者
- 12
-
社会阶层
- A.城市化因素
- B.商品化因素
- C.食物构成变化
- D.食品消费方式
- E.原材料因素
- A.资产流动性风险
- B.利率风险
- C.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 D.抵押物产权风险
- E.抵押物市场价值波动的风险
- A.税收手段
- B.利率手段
- C.国债手段
- D.政府支出
- E.奢侈品采购
- A.可诱导性
- B.分散性
- C.风险性
- D.外部性
- A.从众心理
- B.攀比心理
- C.消费流行
- D.信任心理
- E.随机心理
- A.银行存款
- B.债券
- C.股票
- D.基金
- E.住宅投资与教育投资
- A.个人消费
- B.家庭消费
- C.公共消费
- D.国家消费
- A.1994年10月
- B.1993年10月
- C.1992年10月
- D.1991年10月
- A.60%以上
- B.60%~50%
- C.50%~40%
- D.40%~20%
- A.食品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 B.食品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 C.食品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的提高保持不变
- D.食品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先下降后上升
- A.同步型消费模式
- B.早熟型消费模式
- C.滞后型消费模式
- D.适度滞后型消费模式
- A.减税
- B.增加财政支出
- C.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
- D.增税
- A.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
- B.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
- C.社会服务行业价格水平的下降
- D.消费者时间价值观念的增强
- A.萨伊
- B.弗里德曼
- C.罗斯托
- D.杜生贝
- A.绝对收入消费函数
- B.相对收入消费函数
- C.持久收入消费函数
- D.生命周期理论
- A.20世纪80年代初期
- B.20世纪80年代末期
- C.20世纪90年代初期
- D.20世纪90年代中期
- 29
-
以下属无担保贷款的是()
- A.住宅抵押贷款
- B.汽车贷款
- C.信用卡贷款
- D.手机贷款
- A.资产的流动性风险
- B.利率风险
- C.信用风险
- D.其他风险
- A.劳动供给减少,闲暇时间减少
- B.劳动供给增多,闲暇时间减少
- C.闲暇时间增多,劳动供给增多
- D.闲暇时间增加,劳动供给减少
- A.工资增加导致劳动供给增加
- B.工资增加导致劳动供给减少
- C.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 D.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及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结合
- A.系统风险
- B.非系统风险
- C.市场风险
- D.经营风险
- A.消费税
- B.个人所得税
- C.遗产税
- D.利息税
- A.消费者的实际收入
- B.消费者的储蓄规模
- C.消费者的预期收益
- D.该消费品的已有数量
- A.生命周期储蓄动机
- B.谨慎储蓄动机
- C.预防性储蓄动机
- D.目标储蓄动机
- A.正向变动
- B.反向变动
- C.零变动
- D.单位变动
- A.生理的需要
- B.安全的需要
- C.尊重的需要
- D.社会的需要
- A.效用最大化
- B.从众心理
- C.攀比心理
- D.制轮作用
- A.低档商品
- B.吉芬商品
- C.高档商品
- D.生活必需品
- A.习惯性
- B.示范性
- C.不可逆性
- D.复杂性
- A.有效需求理论
- B.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理论
- C.消费倾向递减理论
- D.流动偏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