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平均消费倾向
- 8
-
微观消费结构
- 9
-
假设某同学22岁大学毕业开始工作,计划工作时间为40年,预期82岁去世。生活年数为60年(假定22岁前的生活开支由其父母支付)。若每年劳动收入为30000元,请计算其终身收入、年均消费和年均储蓄额。
- 10
-
资产流动性
- 11
-
劳动力参与率
- 12
-
正常商品
- A.消费的主动性
- B.消费的分散性
- C.消费者信息的缺乏
- D.消费的复杂性
- E.消费的广泛性
- 14
-
消费政策的目标有()
- A.稳定经济
- B.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 C.缩小社会各阶层生活状况差距
- D.稳定货币供给
- E.增加就业
- A.平行向外移动
- B.平行向内移动
- C.围绕纵轴上的截距转动
- D.围绕横轴上的截距转动
- E.以上都有可能
- A.风险小
- B.流动性好
- C.需要投资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
- D.风险大
- E.品种多、档次全
- A.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 B.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70年代中期
- C.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初期
- D.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
- A.边际效用价值论
- B.欲望饱和理论
- C.需求规律
- D.消费者剩余
- E.需求的价格弹性
- A.制造业处于成长期
- B.制造业处于结构高变换率时期
- C.城市化基本结束
- D.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 A.依靠科技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
- B.形成持续高增长的增长率
- C.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
- D.具有扩散效应
- A.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 B.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 C.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规模效益
- D.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增加
- A.300美元以下
- B.500美元以下
- C.300美元~1000美元
- D.1000美元~3000美元
- A.11%~13%之间
- B.9%~11%之间
- C.7%~9%之间
- D.3%~7%之间
- A.100美元~200美元
- B.2000美元~3000美元
- C.3000美元~4000美元
- D.4000美元~5000美元
- A.原始社会阶段
- B.传统社会阶段
- C.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 D.起飞阶段
- A.生产者价格指数
- B.消费品价格指数
- C.市场零售物价指数
- D.社会痛苦指数
- A.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 B.平均消费倾向
- C.边际消费倾向
- D.商品的价格
- A.凯恩斯
- B.杜生贝
- C.弗里德曼
- D.莫迪利安尼
- A.物价水平的波动
- B.消费者现期收入水平的变动
- C.消费者预期收入水平的变动
- D.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
- A.工资单位的变化
- B.消费者的预期寿命
- C.消费者的贪婪和吝啬
- D.利息率的变化
- A.绝对收入假说
- B.边际效用递减
- C.相对收入假说
- D.生命周期假说
- A.消费者对非劳动时间的偏好较弱
- B.消费者对非劳动时间的偏好较强
- C.消费者对收入的弱偏好
- D.工资水平低
- A.同向变动
- B.逆向变动
- C.零变动
- D.同幅度变动
- A.风险高
- B.收益率高
- C.流动性低
- D.风险分散
- A.向右上方倾斜
- B.向右下方倾斜
- C.最终向后弯曲
- D.为一条水平线
- A.实物投资
- B.金融投资
- C.教育投资
- D.房地产投资
- A.缺乏弹性
- B.富有弹性
- C.单位弹性
- D.无弹性
- A.名义利率的变动
- B.市场利率的变动
- C.实际利率的变动
- D.基准利率的变动
- A.得到的总效用越多
- B.得到的总效用越少
- C.效用增量越多
- D.效用增量越少
- A.当X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围绕预算约束线与横轴交点旋转
- B.当Y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围绕预算约束线与纵轴交点旋转
- C.当消费者的偏好变化时,向外平移
- D.当收入提高时,向外平移
- A.效用最大化
- B.支出最小化
- C.收入最大化
- D.成本最小化
- A.收入效应的作用结果
- B.替代效应的作用结果
- C.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共同的作用结果
- D.商品价格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