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故障树法
- B.幕景分析法
- C.特尔菲法
- D.筛选—监测—诊断法
- E.存款保险制度
- A.商业性贷款理论
- B.资产可转换性理论
- C.预期收入理论
- D.利率敏感性理论
- E.持续缺口理论
- A.贷款限额
- B.透支限额
- C.循环贷款承诺
- D.票据发行便利
- E.回购协议
- A.复利
- B.无担保
- C.批发性
- D.两年期限
- E.随机抽取报价团成员银行
- A.同城结算
- B.异地结算
- C.电子支付
- D.存款
- E.垫付
- A.经营状况
- B.投资决策
- C.投资管理水平
- D.货币政策
- E.市场利率的变动
- A.住房
- B.助学
- C.旅游
- D.耐用消费品
- E.投资
- A.非公开储备
- B.资产重估储备
- C.普通准备金或普通呆账准备金
- D.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
- E.长期次级债务
- A.员工的工资
- B.广告宣传费
- C.折旧费
- D.办公费
- E.差旅费
- A.董事会
- B.监事会
- C.股东大会
- D.稽核部
- E.考评委员会
- A.直接标价法
- B.弹性标价法
- C.固定标价法
- D.间接标价法
- A.固定缺口
- B.正缺口
- C.负缺口
- D.零缺口
- A.超额备付金率
- B.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
- C.关联授信比例
- D.流动性缺口率
- A.证券投资
- B.存贷款
- C.融资租赁
- D.信托
- A.10%
- B.30%~90%
- C.90%~100%
- D.120%
- A.10%~20%
- B.20%~40%
- C.40%~50%
- D.50%~100%
- A.市政债券
- B.资本性债券
- C.一般性债券
- D.国际债券
- A.违约风险
- B.税收
- C.流动性
- D.银行的操作风险
- A.未来一段时间内借款人发生违约的可能性
- B.由于债务人的违约所导致的可能承受风险的信贷业务余额
- C.预期违约的损失占风险敞口的百分比
- D.针对特别债项而言的损失率
- A.20%
- B.30%
- C.50%
- D.75%
- A.投资人
- B.开证行
- C.受益人
- D.开证申请人
- A.40%
- B.50%
- C.55%
- D.70%
- A.保持分层次的准备资产
- B.提高存款准备率
- C.提高资本充足率
- D.保持高杠杆率
- A.定性分析
- B.定量分析
- C.财务分析
- D.实证分析
- A.私人银行
- B.股份制银行
- C.代理银行
- D.国有银行
- A.邮政行业
- B.商业
- C.制造业
- D.外贸业
- A.比较分析法
- B.趋势分析法
- C.因素分析法
- D.比率分析法
- A.固定资产
- B.现金资产
- C.证券资产
- D.无形资产
- A.中南银行
- B.中国通商银行
- C.大陆银行
- D.金城银行
- A.金融控股公司
- B.单一银行持股公司
- C.家族性持股公司
- D.非银行性持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