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
34. 复式预算
- 9
-
33. 外债
- 10
-
31. 预防性支出
- 11
-
32. 普雷斯特法则
- A.财政监督的法律规范不完善
- B.各级财政监督法规缺乏协调性
- C.各级财政监督法规缺乏连贯性
- D.财政监督执法的尺度偏松
- E.财政监督执法手段偏软
- A.国有资产收益
- B.债务收入
- C.利息收入
- D.经常性预算转入的节余
- E.税收收入
- A.凯恩斯主义
- B.福利经济学
- C.德国历史学派
- D.制度经济学
- E.古典政治经济学
- A.增值税
- B.营业税
- C.消费税
- D.关税
- E.土地增值税
- A.拍卖方式
- B.平价发行
- C.折价发行
- D.溢价发行
- E.组合方式
- A.累加税率
- B.比例税率
- C.累进税率
- D.累退税率
- E.定额税率
- A.财政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
- B.财政支出梯度增长模型
- C.财政支出增长的经济发展阶段模型
- D.财政支出均衡增长模型
- E.财政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
- A.固定性
- B.无偿性
- C.有偿性
- D.不确定性
- E.非规范性
- A.消费性支出
- B.投资性支出
- C.预防性支出
- D.不可控制性支出
- E.可控制性支出
- A.行政管理支出
- B.债务利息支出
- C.教育支出
- D.医药支出
- E.企业补助支出
- A.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
- B.税收公平原则
- C.税收成本原则
- D.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
- A.1993年1月1日
- B.1996年1月1 日
- C.1994年1月1 日
- D.1993年12月15 日
- A.政府调控水平
- B.边际投资倾向
- C.边际消费倾向
- D.边际储蓄倾向
- A.协调性
- B.层次性
- C.规模性
- D.结构性
- A.物价的全面持续上涨
- B.物价的上涨
- C.物价的持续上涨
- D.货币贬值
- A.完整性原则
- B.统一性原则
- C.可靠性原则
- D.公开性原则
- A.外债结构合理
- B.外债规模合理
- C.外债流动性合理
- D.外债安全性合理
- A.17%
- B.13%
- C.15%
- D.10%
- A.完全归属中央
- B.应由中央和地方共享
- C.完全归属地方
- D.归属个人
- A.流动性程度
- B.公信力程度
- C.信誉水平
- D.安全性程度
- A.散转
- B.消转
- C.后转
- D.前转
- A.公债依存度
- B.居民应债率
- C.公债负担率
- D.公债偿债率
- A.按照计税依据的不同分类
- B.按照税负能否转嫁
- C.按照课税对象性质的不同分类
- D.按照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的归属分类
- A.机会成本分析法
- B.最大收入选择法
- C.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 D.最低费用选择法
- A.价格因素
- B.经济体制类型
- C.收入分配政策
- D.经济发展水平
- A.省级以下支出
- B.省及省级以下支出
- C.市及市级以下支出
- D.县及县级以下支出
- A.受益范围
- B.控制能力
- C.性质
- D.目的
- A.外部效益
- B.外部成本
- C.外部收益
- D.影子效应
- 40
-
2. 财政可简称为
- A.政府的收支活动
- B.政府的资金活动
- C.社会的收支活动
- D.社会的资金活动
-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 B.消费的非竞争性
- C.受益的排他性
- D.受益的非排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