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32. 财政
- 11
-
31. 政府预算
- A.凯恩斯主义
- B.福利经济学
- C.德国历史学派
- D.制度经济学
- E.古典政治经济学
- A.财政支出的机会成本分析法
- B.财政支出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 C.最低费用选择法
- D.最大收入选择法
- E.支出约束选择法
- A.增值税
- B.营业税
- C.消费税
- D.关税
- E.土地增值税
- 15
-
25. 公债的付息方式有
- A.抽签轮次偿还法
- B.按期分次支付法
- C.到期一次支付法
- D.市场购销偿还法
- E.以新替旧偿还法
- 16
-
26. 我国预算周期包括
- A.政府预算的编制
- B.政府预算的修改
- C.政府预算的审批
- D.政府预算的执行
- E.政府决算
- A.财政制度的安排
- B.财政政策是否有效
- C.财政收支活动
- D.财政管理体制
- E.财政机构的设置
- A.欧元
- B.美元
- C.日圆
- D.港币
- E.英镑
- A.财政机构的设置
- B.财政体制是否规范
- C.财政政策是否有效
- D.如何对财政体制、财政政策进行改革
- E.财政收支活动
- 20
-
21. 政府预算原则包括
- A.完整性原则
- B.统一性原则
- C.可靠性原则
- D.公开性原则
- E.年度性原则
- A.非规范性
- B.自愿性
- C.有偿性
- D.灵活性
- E.不确定性
- A.结构性失业
- B.周期性失业
- C.季节性失业
- D.摩擦性失业
- A.公债收入
- B.税收收入
- C.政府收费
- D.国有资产收益
- A.28
- B.24
- C.26
- D.30
- A.国有资产收益
- B.税收收入
- C.债务收入
- D.政府收费
- A.10%
- B.19%
- C.17%
- D.13%
- A.调高
- B.不变
- C.调低
- D.平衡
- A.微观效益优先于宏观效益
- B.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同等并列
- C.宏观效益服从于微观效益
- D.微观效益服从于宏观效益
- A.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 B.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 C.九级超率累进税率
- D.五级超率累进税率
- A.创造性支出
- B.购买性支出
- C.预防性支出
- D.转移性支出
- A.减少政府支出
- B.增加政府支出
- C.减少政府税收
- D.减税免税
- A.一战后的世界经济萧条
- B.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
- C.20世纪70年代滞胀的发生
- D.20世纪初经济周期的反复
- A.效用的排他性
- B.消费的竞争性
- C.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 D.受益的排他性
- A.征税主体
- B.纳税人
- C.课税对象
- D.税率
- A.征税主体
- B.纳税人
- C.课税对象
- D.税率
- A.全面纳税义务
- B.无限纳税义务
- C.有限纳税义务
- D.半有限纳税义务
- A.价格转移
- B.无偿转移
- C.等价交换
- D.单边支付
- A.社会受益
- B.社会贡献
- C.纳税结构
- D.经济能力或支付能力
- A.强制性
- B.统一性
- C.无偿性
- D.固定性
- A.负税人
- B.扣缴人
- C.纳税义务人
- D.征税主体
- A.纳税结构
- B.纳税金额
- C.纳税条件
- D.绝对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