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身体一动觉智力
- 9
-
《儿童权利公约》
- 10
-
美国“发展适宜性”课程
- A.看护服务的需求量下降
- B.有照家庭日托中心不断减少
- C.幼教师资队伍质量较高
- D.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日托中心
- 12
-
问题研究
- A.生成课程
- B.发展性评估
- C.儿童的百种语言
- D.社区参与管理
- A.中央政府
- B.市政府
- C.中央政府和市政府分担
- D.家长
- A.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 B.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整合能力
- C.语言能力和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D.数理逻辑能力和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A.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 B.注重家园共育
- C.注重因材施教
- D.倡导多元文化教育
- 17
-
光谱方案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 A.认知发展理论
- B.多元智力理论
- C.自然教育论
- D.蒙台梭利教学法
- 18
-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核心是
- A.工作材料
- B.导师
- C.有准备的环境
- D.内在奖惩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 A.文教部
- B.体育部
- C.卫生部
- D.内务部
- A.蒙台梭利
- B.布鲁姆
- C.皮亚杰
- D.布鲁纳
- A.过分实施开放政策,照搬西方国家教育理论
- B.片面强调集体教育,忽视儿童个性发展
- C.重视儿童人格发展的层次性和立体性
- D.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全部用美术组织
- A.高丽夫人儿童中心
- B.澳大利亚幼儿协会
- C.国家儿童司
- D.挽救学校
- A.幼儿园
- B.游戏中心
- C.儿童保育中心
- D.家庭日托中心
- A.从事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 B.为学前教育制定细致的国家规划
- C.培训学前教育师资
- D.进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
- A.0—3岁
- B.3—6岁
- C.0—6岁
- D.2—6岁
- A.日托中心
- B.托管中心
- C.学前教育中心
- D.家庭日托
- A.确定学前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 B.促使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走向正规化
- C.托儿所和幼儿园的一体化
- D.强调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
- A.银行街模式
- B.直接指导模零
- C.海伊斯科普认知取向课程模式
- D.零点计划课程
- A.功能论
- B.学科论
- C.情境论
- D.福禄倍尔教育法
- A.家庭学校
- B.幼儿园
- C.幼儿学校
- D.公立幼儿园
- A.马尔波
- B.凯果玛
- C.布雷
- D.别劳夫人
- 33
-
法国母育学校的第一目标是
- A.提供在学校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最佳机会
- B.使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 C.使儿童社会化
- D.使儿童进行学习和练习
- A.《青少年福利法》
- B.《教育结构计划》
- C.《教育方针法》
- D.《先行计划》
- A.奥柏林
- B.马尔波
- C.柯夏
- D.德瑞
- A.《哈多报告》
- B.《费舍法案》
- C.《普洛登报告书》
- D.《教育白皮书》
- A.1816年
- B.1825年
- C.1913年
- D.1919年
- A.现场研究法
- B.文献法
- C.参观访问法
- D.分析法
- A.欧文
- B.怀尔德斯平
- C.谢泼德
- D.撒切尔
- A.罗素
- B.康德尔
- C.汉斯
- D.施奈德
- A.《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
- B.《普鲁士教育报告》
- C.《教育问题专题报告》
- D.《各国教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