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自考真题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材料:

谈话活动:有用的绳子(大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围绕“有用的绳子”进行谈话;

(2)帮助幼儿学习用轮流、修补的方式进行自由、有序的交谈;

(3)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大方地向同伴、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各种绳子(毛线、尼龙绳、扎头发的发带)若干;

(2)幼儿每人自带一根绳子。

活动过程  (1)通过“故事”引出谈话话题。

①老师讲故事:有一个糊涂人,常常忘事,他就用绳子打结帮助自己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结果呀……

②与幼儿讨论如下问题:在哪里看见过绳子?绳子可以做什么用?找一找,自己身上有没有绳子。

(2)运用“玩一玩,说一说”的方法,让幼儿自由地交谈。

①让幼儿自由组合,将自己带来的绳子创造性地玩一玩,说一说它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与幼儿共同活动。例如:将绳子圈在椅子上跳、爬;把绳子放在地上,在绳子上面走;玩跳蹦蹦绳游戏等。

②老师指导幼儿边玩边说。通过插话,帮助那些只玩不说的幼儿与同伴交谈。

(3)运用假设,拓展谈话范围。老师推出假设,假如我们的身体是一根绳子,躯干是根粗绳子,手指脚趾是根细绳子,四肢是根不粗不细的绳子,头发是根细细的绳子,它们又能干什么用?启发幼儿围绕这些假设,有兴趣地与旁边小朋友进行交谈,也可用集中谈话的方式进行有趣的谈话活动。

从谈话活动的特点、目标以及组织设计原则,对上述材料中的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以及活动建议逐一作出评析。

14

在汉语儿童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有模仿、语言环境、情感动机和( )

  • A.情感发展水平
  • B.动作发展水平
  • C.语言发展水平
  • D.认知发展水平
15

关于儿童语言学习中的模仿,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模仿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不宜忽视
  • B.选择性模仿是在强化训练的情况下发生的
  • C.选择性模仿是对范句基本理解前提下的创造性运用
  • D.幼儿通过即时临摹、延迟模仿,产生对范例在新情景中的恰当运用
16

集中注意倾听的能力属于( )

  • A.辨析性倾听
  • B.有意识倾听
  • C.理解性倾听
  • D.欣赏性倾听
17

多媒体情境教学法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计算机的( )

  • A.控制功能
  • B.传递功能
  • C.集成功能
  • D.反馈功能
22

对于听觉障碍儿童而言,不利于创设他们的口语学习环境的做法是( )

  • A.以“主题”的方式创设他们口语学习的经验
  • B.以活动的方式组织口语学习的过程
  • C.以分析的方式提供口语学习的内容
  • D.以强化的方式巩固口语学习的效果
23

大班编构故事活动的重点为编构( )

  • A.完整故事
  • B.有趣情节
  • C.故事结局
  • D.故事开端
24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向幼儿提供的前识字经验中不包括( )

  • A.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
  • B.粗晓文字来源的经验
  • C.了解识字规律的经验
  • D.辨别不同字义的经验
25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理解作品,不值得教师采取的做法是( )

  • A.引导幼儿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
  • B.用提问的方式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 C.在第一次教学作品时,应反复地讲述该作品
  • D.注意用联系幼儿个人经验的问题或假设性问题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想象
26

教师在指导幼儿听说游戏过程中,可以( )

  • A.由内部控制向外部控制转换
  • B.由内部动机向外部动机转换
  • C.由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换
  • D.不作任何控制转换
29

关于集体场合讲述的具体要求,不正确的是( )

  • A.勇于在许多人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
  • B.乐于跟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 C.和平时讲话的音量、语调基本一样
  • D.在集体面前说话很大方
30

幼儿语言讲述活动的最后一个步骤是( )

  • A.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 B.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 C.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
  • D.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32

在讲述活动中,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途径是( )

  • A.观察
  • B.表述
  • C.倾听
  • D.情景表演
34

教师在谈话活动中应起到( )

  • A.直接引导作用
  • B.间接引导作用
  • C.主要引导作用
  • D.次要引导作用
35

在前语言阶段,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是( )

  • A.发音能力
  • B.表达能力
  • C.交际能力
  • D.感知语音能力
37

1952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幼儿园教育纲要——《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制定了语言教育目标体系,其出发点和理论基础是( )

  • A.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 B.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
  • C.语言是一种行为习惯
  • D.激发儿童的语言表达兴趣
40

学前儿童学会谈话的第一步是( )

  • A.倾听
  • B.回应
  • C.反馈
  • D.注意
41

儿童抚养者所提供的儿童指向语言(CDS)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成人语言的内容,其所不具备的特点是( )

  • A.超语言特征
  • B.句子长度较短
  • C.疑问句和祈使句较多
  • D.动词和修饰词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