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抒情散文
- 10
-
幼儿话剧
- 11
-
科学漫画
- 12
-
叙事诗
- 13
-
类型化形象
- A.伊索寓言
- B.莱辛寓言
- C.克雷洛夫寓言
- D.拉封丹寓言
- A.百科知识画册
- B.幼儿识物画书
- C.训练画书
- D.图画书
- A.《菊花开》
- B.《雪孩子》
- C.《我学猫儿》
- D.《小熊请客》
- A.《熊猫一家来做客》
- B.《小伞兵和小刺猬》
- C.《猪八戒吃西瓜》
- D.《仙女》
- A.陈丹燕
- B.严文井
- C.圣野
- D.桂文亚
- A.幻想散文
- B.知识散文
- C.叙事散文
- D.写景散文
- A.《追追逃逃》
- B.《雷公公和啄木鸟》
- C.《小豆芽芽》
- D.《小熊温尼?菩》
- A.长着一双蓝眼睛的小狗
- B.长着一双蓝眼睛的小猫
- C.长着一双蓝眼睛的小老鼠
- D.长着一双蓝眼睛的小女孩
- A.《紫罗兰幼儿园》
- B.《有双小脏手》
- C.《蝴蝶蝴蝶你找谁》
- D.《秋千,秋千……》
- A.奥谢叶娃的《蓝色的树叶》
- B.杨福庆的《谁勇敢》
- C.安伟邦的《排队上车》
- D.冰子的《机器羊》
- A.对生活中的真的追求
- B.对生活中的苦的追求
- C.对生活中的善的追求
- D.对生活中的美的追求
- 25
-
葛翠琳的童话风格是()
- A.清新明丽、意境悠远、富于诗意
- B.清新明丽、意境悠远、富于趣味
- C.清新隽永、意境优美、富于诗意
- D.清新隽永、意境优美、富于趣味
- A.徐青
- B.朱晋杰
- C.安伟邦
- D.孙幼军
- A.《小胖和小松》
- B.《开玩笑的大风》
- C.《萝卜回来了》
- D.《小狐狸奇奇》
- A.将教育性与趣味性融于一体
- B.将教育性与知识性融于一体
- C.将文学性与趣味性融于一体
- D.将文学性与知识性融于一体
- A.儿歌
- B.童话
- C.故事
- D.散文
- A.情节单一
- B.结构丰富
- C.描写细腻
- D.完整连贯
- A.长篇童话、中篇童话、短篇童话
- B.文学童话、知识童话
- C.童话故事、童话诗、童话剧
- D.民间童话、创作童话
- A.20世纪20年代初
- B.20世纪20年代末
- C.20世纪30年代初
- D.20世纪30年代末
- A.第一部诗歌集
- B.第一部散文集
- C.第一部故事集
- D.第一部童话集
- A.伊林
- B.让·亨利·法布尔
- C.西顿
- D.黎达
- 35
-
幼儿散文的灵魂是()
- A.叙事
- B.抒情
- C.意境
- D.真情
- A.包蕾
- B.刘饶民
- C.黎锦晖
- D.金近
- A.人物的戏剧动作
- B.人物的戏剧语言
- C.人物的戏剧心理
- D.人物的戏剧表情
- A.卡通读物
- B.动画片
- C.图画书
- D.儿童故事片
- 39
-
幼儿散文萌芽于()
- A.“五四”时期
- B.民国时期
- C.“抗战”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A.对精神生命和理想的追求
- B.对海底世界的向往
- C.歌颂人妖之间的爱情
- D.弘扬人类对困难的克服
- A.陈珉
- B.郑春华
- C.薛卫民
- D.谢武彰
- A.莫里斯·桑达克的《野兽出没的地方》
- B.莫里斯·桑达克的《班博阿迪》
- C.夸美纽斯的《唯一的必要》
- D.夸美纽斯的《世界图绘》
- A.着重于讽喻
- B.着重于议论
- C.着重于叙事
- D.着重于抒情
- A.春秋战国
- B.先秦两汉
- C.魏晋南北朝
- D.隋唐五代
- A.拟人人形象
- B.超人形象
- C.常人形象
- D.神人形象
- A.16世纪初
- B.16世纪末
- C.17世纪初
- D.17世纪末
- A.连锁调
- B.数数歌
- C.问答歌
- D.摇篮曲
- A.幼儿的言语发展特点
- B.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 C.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
- D.幼儿的智力发展特点
- A.条理清楚
- B.曲折多变
- C.完整连贯
- D.层次分明
- A.富有想象力
- B.富有创造力
- C.富有文学性
- D.富有故事性
- 51
-
幼儿文学主题应该是()
- A.多样、隐晦、鲜明
- B.多样、含蓄、积极
- C.单纯、深刻、积极
- D.单纯、浅显、鲜明
- 52
-
幼儿文学应特别注重()
- A.故事性与文学性
- B.审美性与教育性
- C.趣味性与娱乐性
- D.连贯性与简洁性
- A.幼儿文学
- B.童年文学
- C.少年文学
- D.青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