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拟人
- 10
-
幼儿话剧
- 11
-
童话
- 12
-
题材
- 13
-
幼儿生活故事
- 14
-
世界民间童话集有()
- A.古代印度的《五卷书》
- B.古希腊的《奥德赛》
- C.古希腊的《荷马史诗》
- D.中国的《西游记》
- A.拟人形象
- B.超人形象
- C.常人形象
- D.非人形象
- A.《睡美人》
- B.《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 C.《丑小鸭》
- D.《灰姑娘》
- 17
-
葛翠琳童话的特点是()
- A.着重表现美的心灵和美的事物
- B.着重表现自然的奇妙和伟大
- C.着重表现曲折的情节和故事
- D.着重表现儿童的快乐和稚拙
- A.《蜜蜂玛亚历险记》
- B.《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 C.《洋葱头历险记》
- D.《赫比特历险记》
- A.《大萝卜》
- B.《五彩的书》
- C.《有魔力的话》
- D.《三个小伙伴》
- 20
-
科学文艺的创作要具有()
- A.科学性
- B.逻辑性
- C.整体性
- D.同一性
- A.《大灰狼》
- B.《大林和小林》
- C.《秃秃大王》
- D.《葡萄仙子》
- 22
-
黎锦晖创作儿童歌舞剧()
- A.《大灰狼》
- B.《大林和小林》
- C.《葡萄仙子》
- D.《秃秃大王》
- A.20世纪50年代
- B.“五四”时期
- C.解放初期
- D.20世纪80年代
- A.文字说明图画
- B.图画解释文字
- C.图画与文字互补
- D.图与文字无关
- A.黑猫警长
- B.三毛
- C.孙悟空
- D.狮子王
- A.写活人物
- B.多重结构
- C.情节复杂
- D.人物众多
- A.幻想式
- B.虚拟式
- C.神化式
- D.三段式
- A.非人形象
- B.拟人形象
- C.常人形象
- D.超人形象
- A.文学童话和科学童话
- B.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
- C.童话故事和童话剧
- D.长篇童话和短篇童话
- A.《列那狐的故事》
- B.《皇帝的新装》
- C.《自私的巨人》
- D.《萝卜回来了》
- A.人鱼与王子的爱情
- B.海底世界的神秘
- C.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 D.对精神生命和理想的追求
- A.写实
- B.夸张
- C.抽象
- D.逻辑
- A.《长袜子皮皮》
- B.《水孩子》
- C.《彼得·潘》
- D.《哈利波特》
- A.圣野
- B.郑春华
- C.叶圣陶
- D.柯岩
- A.题画诗
- B.抒情诗
- C.叙事诗
- D.诗配画
- 36
-
童话起源于()
- A.科学幻想故事
- B.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 C.古典文学作品
- D.历史事件
- A.孟浩然的《春晓》
- B.李白的《静夜思》
- C.白居易的《草》
- D.骆宾王的《咏鹅》
- A.北京大学
- B.燕京大学
- C.清华大学
- D.南京大学
- A.游戏歌
- B.问答歌
- C.饶口令
- D.字头歌
- 40
-
幼儿文学的语言要求是()
- A.浅显、形象性
- B.深刻、动作性
- C.幽默、文学性
- D.荒诞、音乐性
- A.运动感
- B.情感
- C.节奏感
- D.重量感
- A.语言特征
- B.性格特征
- C.心理特征
- D.动作特征
- A.《大萝卜》
- B.《龟兔赛跑》
- C.《坐火车》
- D.《野葡萄》
- A.单纯和生动
- B.复杂和曲折
- C.复杂和变化
- D.简单和离奇
- A.顺叙的方法
- B.倒叙的方法
- C.补叙的方法
- D.插叙的方法
- A.直截了当的说教
- B.拟人手法的“暗示”效应
- C.概念化的语言
- D.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 A.要有礼貌
- B.要讲卫生
- C.要爱劳动
- D.做事要专心
- A.《格林童话》
- B.《格列佛游记》
- C.《安徒生童话》
- D.《儿童和家庭童话》
- A.幼儿读物是幼儿文学的一部分
- B.幼儿读物是幼儿文学中的一种类型
- C.幼儿读物是幼儿文学是一回事
- D.幼儿读物比幼儿文学广泛
- 50
-
童话的基本特征是()
- A.怪诞
- B.象征
- C.幻想
- D.拟人
- A.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 B.传播文学作品
- C.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 D.培养身心健全的人
- 52
-
幼儿文学的对象是()
- A.0~3岁
- B.3~6岁
- C.3~11岁
- D.3~15岁
- A.动作思维占优势
- B.逻辑思维占优势
- C.形象思维占优势
- D.视觉思维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