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
有规则的游戏
- 9
-
幼儿园一日生活
- 10
-
发现式教学法
- 11
-
儿童的发展
- 12
-
先天因素
- A.游戏活动
- B.参观活动
- C.健康保健服务
- D.负责的学前教育
- A.教师
- B.保育员
- C.保健医
- D.后勤人员
- A.家访
- B.家长会
- C.家长学校
- D.家长接待曰
- 16
-
大班幼儿一般指()
- A.2~3岁的幼儿
- B.3~4岁的幼儿
- C.4~5岁的幼儿
- D.5~6岁的幼儿
- A.园长的观念
- B.足够的活动空间
- C.良好的精神环境
- D.合格的物质环境
- A.鲁迅
- B.蔡元培
- C.康有为
- D.梁启超
- A.以名词和动词为主
- B.以名词和副词为主
- C.以动词和连接词为主
- D.以副词和连接词为主
- A.0~2岁
- B.2~3岁
- C.3~4岁
- D.4~5岁
- A.幼儿园教育目标
- B.幼儿园中期目标
- C.幼儿园近期目标
- D.幼儿园活动目标
- A.社会福利性和教育性
- B.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
- C.社会福利性和保育性
- D.保育性和教育性
- A.3个月的婴儿
- B.6个月的婴儿
- C.12个月的婴儿
- D.18个月的婴儿
- A.婴儿5个月时
- B.婴儿6个月时
- C.婴儿7个月时
- D.婴儿8个月时
- A.角色扮演法
- B.行动操练法
- C.游戏化方法
- D.环境体验法
- A.故事法
- B.移情法
- C.演示法
- D.讨论法
- A.综合性原则
- B.保教结合原则
- C.启蒙性原则
- D.活动性原则
- A.观察
- B.感觉
- C.注意
- D.想像
- A.张雪门
- B.张宗麟
- C.陈鹤琴
- D.陶行知
- A.福禄贝尔
- B.卢梭
- C.阿德勒
- D.赫尔巴特
- A.游戏
- B.上课
- C.劳动
- D.观察
- 32
-
《母育学校》的作者是()
- A.柏拉图
- B.苏格拉底
- C.夸美纽斯
- D.昆体良
- A.古希腊
- B.古罗马
- C.古希伯来
- D.古印度
- 34
-
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是()
- A.语言能力
- B.思维能力
- C.交往能力
- D.运动能力
- A.教学观
- B.教师观
- C.教育观
- D.儿童观
- A.个别差异
- B.阶段性
- C.稳定性
- D.规律性
- A.杜威
- B.格塞尔
- C.弗洛伊德
- D.洛克
- A.4、5岁~10、11岁
- B.6、7岁~10、11岁
- C.4、5岁~12、13岁
- D.6、7岁~12、13岁
- A.工业社会初期
- B.工业社会
- C.现代社会初期
- D.现代社会
- A.身体发展
- B.心理发展
- C.个体发展
- D.社会发展
- A.丰富性
- B.知识性
- C.基础性
- D.启蒙性
- A.矛盾的对立面
- B.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 C.接受与控制的关系
- D.主体与客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