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2014年4月学前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4

在河北定县开展的“平民教育”实验的是()

  • A.陶行知
  • B.梁漱溟
  • C.晏阳初
  • D.陈鹤琴
15

关于“提前开始计划”(Head Start Program)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根据“教育人人平等”的理念进行的
  • B.是针对环境不利的儿童进行的
  • C.是一种补偿性教育
  • D.是在法国进行的
17

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注意倾听
  • B.注意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
  • C.言语专业化
  • D.言语儿童化
18

我国幼儿园大班一般为()

  • A.2-3岁
  • B.3-4岁
  • C.4-5岁
  • D.5-6岁
19

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是()

  • A.感知运动思维
  • B.具体形象思维
  • C.抽象逻辑思维
  • D.形式运算思维
20

在园所与家庭的相互配合工作中,教师要坚持()

  • A.园所对家长的领导地位
  • B.园所对家长的主导地位
  • C.尊重家长,确立家长的主体地位
  • D.家长对园所的主导地位
2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 A.多重角色
  • B.教育效果的长期性
  • C.创造性
  • D.纯真美好
22

学前班幼儿发展的评价主要是通过()

  • A.测验
  • B.评价幼儿学习文化知识、算算术、认字的水平
  • C.考试
  • D.幼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23

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的基本方法是()

  • A.游戏法
  • B.移情法
  • C.故事法
  • D.讲解示范法
24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制的()

  • A.义务教育阶段
  • B.基础教育阶段
  • C.可有可无阶段
  • D.福利教育阶段
25

1-2岁的婴儿主要的活动形式是()

  • A.集体性活动
  • B.个别活动
  • C.小组活动
  • D.班级活动
26

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

  • A.蒙台梭利
  • B.裴斯泰洛齐
  • C.福禄贝尔
  • D.陈鹤琴
27

下列各项不属于有规则游戏的是()

  • A.音乐游戏
  • B.智力游戏
  • C.表演游戏
  • D.体育游戏
28

《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的时间是()

  • A.1980年
  • B.1990年
  • C.1996年
  • D.2000年
29

发展适宜性的含义:一是个体适宜性,一是()

  • A.目标适宜性
  • B.方法适宜性
  • C.年龄适宜性
  • D.课程适宜性
30

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这是()

  • A.保教结合原则
  • B.独立性原则
  • C.综合性原则
  • D.启蒙性原则
32

下列各项表达中不属于游戏特点的一项是()

  • A.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
  • B.游戏是自由自在的
  • C.游戏是有一定的模式的
  • D.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
33

全面发展教育的最终结果就是()

  • A.使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 B.使每个人平均发展
  • C.使每个人得到同样的发展
  • D.使门门功课得高分
34

学前教育的目标最终要落实到()

  • A.社会需要
  • B.学科需要
  • C.教育方针的需要
  • D.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
35

影响当前美国开放式教学方式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 B.卢梭
  • C.夸美纽斯
  • D.福禄贝尔
36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者是()

  • A.福禄贝尔
  • B.夸美纽斯
  • C.卢梭
  • D.洛克
37

“成熟势力说”的提出者是()

  • A.柏拉图
  • B.格塞尔
  • C.华生
  • D.皮亚杰
39

儿童因为情绪紧张或压抑引起厌食,这表明()

  • A.身体发育决定心理发展
  • B.心理发展影响身体发育
  • C.身体发育影响心理发展
  • D.心理发展决定身体发育
40

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

  • A.经济发展
  • B.文化水平
  • C.人口状况
  • D.政治制度
41

教育区别于其它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

  • A.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 B.生产产品的活动
  • C.商品交换的活动
  • D.传递知识的活动
4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三迁的故事都在说明()

  • A.天然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 B.人工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 C.精神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 D.物质环境对儿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