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
活动性原则
- 9
-
行动操练法
- 10
-
入园教育
- 11
-
创造性游戏
- 12
-
人本位儿童观
- A.托幼园所中进行
- B.中小学进行
- C.家庭中进行
- D.街道或居委会的基层社会中进行
- 14
-
教育者
- A.生活环境
- B.心理环境
- C.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
- 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 16
-
社区教育起源于()
- A.美国
- B.英国
- C.丹麦
- D.日本
- A.3岁以前进行
- B.3岁以后进行
- C.上小学以后进行
- D.5岁以后进行
- A.时间在1~4分钟左右
- B.时间在5~10分钟左右
- C.时间在11~15分钟左右
- D.时间在16~20分钟左右
- A.家庭教育的率先性
- B.家庭影响的潜移默化
- C.家庭交往的密切性
- D.父母对子女影响的深刻性
- A.学习活动
- B.教学活动
- C.游戏活动
- D.探索活动
- A.2个月婴儿
- B.3个月婴儿
- C.6个月婴儿
- D.12个月婴儿
- A.环境体验法
- B.行动操作法
- C.角色扮演法
- D.移情法
- A.运用语言和启发思考结合起来
- B.儿童的活动结合起来
- C.教师的指导结合起来
- D.儿童的个别活动结合起来
- A.分解示范
- B.完整示范
- C.部分示范
- D.不同方向示范
- A.界限性
- B.相容性
- C.转换性
- D.差异性
- A.个体适宜性
- B.整体适宜性
- C.智力发展适宜性
- D.品德发展适宜性
- A.社会性水平提高
- B.组织能力提高
- C.材料运用水平的提高
- D.创新能力的提高
- A.幼儿教育内容的粗浅性
- B.幼儿教育内容的发展性
- C.幼儿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 D.幼儿教育内容的诱导性l
- A.皮亚杰
- B.加德纳
- C.维果茨基
- D.戈尔曼
- A.预见儿童发展的阶段
- B.预见教育发展的趋势
- C.预见教育活动的结果
- D.预见社会新的要求
- A.陶行知
- B.张雪门
- C.陈鹤琴
- D.张宗麟
- A.初生儿
- B.幼儿
- C.小学生
- D.中学生
- 33
-
《母育学校》的作者是()
- A.夸美纽斯
- B.洛克
- C.卢梭
- D.裴斯泰洛齐
- A.主体性儿童观
- B.现代儿童观
- C.人本位儿童观
- D.社会本位儿童观
- A.孔子
- B.墨子
- C.庄子
- D.老子
- A.童年时期的社会化过程
- B.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过程
- C.成人时期的社会化过程
- D.终生的社会化过程
- A.55%
- B.60%
- C.65%
- D.70%
- A.教育内容
- B.教育目的
- C.教具与器材
- D.环境
- A.家庭教育
- B.全民教育
- C.终身教育
- D.学校教育
- A.人口素质
- B.文化水平
- C.政治制度
- D.经济制度
-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 B.传递知识经验
- C.促进社会发展
- D.提高教育水平